本集十六章大意略述

(六)本集十六章大意略述

第一《二门章》:(又名教相章)首先依道绰大师《安乐集》上卷“圣净二门判”之文,以确立圣净二门、难易二道之“教判”(教判论),而劝导舍“圣道 门”归入“净土门”。亦即以圣道与净土之二门,分类佛教全体之教相,表明于圣道门诸宗之外建立净土宗;并且说明欲速离生死界,欲速入涅槃界,应舍难行难证 之圣道门,归入易行易往之净土门。

其次,私释之处建立“净土宗”之宗名(宗名论),举出《净土三经》及《往生论》等“三经一论”,作为净土宗之“所依经论”(经典论);并以善导流的传承为“师资传承”(传承论)。

由此可知,此第一章除了劝导“舍圣归净”之外,亦有“开宗宣言”之意。

第二《二行章》:前章建立净土宗之宗名及“教判”,此章则确立净土宗之正行为“行判”。

依善导大师《观经疏o散善义》“就行立信”之文,说明往生净土之行有“正行”与“杂行”,而杂行“虽可回向得生”,然而非弥陀本愿,与弥陀疏而不亲、远而不近,故劝导“舍杂行归正行”。

又,正行有五种,其中以“念佛”为“正定业”,是必定往生净土之行业,其理由是“顺彼佛愿故”。其余为“助业”,此助业之目的在于引导行者专依正定业之念佛。更且以念佛正定业之五正行对比五杂行,而举出正行五得,杂行五失;也以此劝导舍杂行归正行,而专修念佛之正定业。

特别于第四“回向不回向”之处,举出善导大师之“六字释”作为“他力念佛”之论证,显明“但念佛”之一行自然具足往生的功能。

第三《本愿章》:前章举出正定业之念佛是顺彼佛愿之故,此章则详明佛愿(阿弥陀佛之本愿)之所以选择念佛一行为其本愿的理由与经过。

引用《无量寿经》第十八愿,及善导大师《《观念法门》《往生礼赞》等文,阐释唯有称名念佛才是阿弥陀佛所选择之本愿,而提出“胜易二德”以说明其理由;并且劝导舍诸行归念佛。

第四《三辈章》:引用《无量寿经》“三辈段”之文说明三辈九品虽说诸行,其目的在于导归念佛之一行;并以“废、助、傍”(废立、助正、傍正)三义解说之。

第五《利益章》:引用《无量寿经o流通分》“一念得大利”之文,及《往生礼赞》之释文,说明一念之称名有无上之功德,以比对诸行有上小利,念佛具足无上大利之德。

第六《特留章》:引用《无量寿经o流通分》“特留此经,止住百岁”之文,显示末法万年之后,余行悉灭;唯有念佛是永住不灭、有缘殊胜之法门,并举出“四意”以说明之。

第七《摄取章》:引用《观经》第九真身观“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之文,及《观经疏o定善义》之释,并《《观念法门》之偈,解说弥陀光明不照摄修余行之人,唯摄取念佛之行者。

第八《三心章》:引用《观经》“具三心者”之文,与《观经疏o散善义》及《往生礼赞》之三心释,说明念佛行者必须具足也容易具足“至诚心、深心、回 向发愿心”等三心,并解释此三心皆摄于“深心”,而深心即是“深信之心”,深信“平生之机上尽一形,临终之机下至一念亦得往生”,显示“往生之业,念佛为 本”之宗义。

第九《四修章》:前章举出信“念佛为本”之信心,此章则举出念佛之行的落实方法,而引用《往生礼赞》“四修文”及慈恩大师《西方要诀》所出之四修文 以说明之。四修即是“长时修、恭敬修、无余修、无间修”;其中以“长时修”为代表,显明既信“本愿称名”,则应长时称念弥陀佛名,不夹杂、不间断,毕命为 期,誓不中止。

第十《化赞章》:引用《观经》下上品之文与《观经疏o散善义》之释,显示“闻经”与“念佛”之优劣。亦即弥陀之化佛来迎时,不赞叹闻经之善,唯赞叹念佛之一行。并说明闻经之善是杂行非本愿,故化佛不赞叹;念佛之行是本愿,是正定业,故化佛赞叹。

第十一《赞叹念佛章》:引用《观经》“芬陀利花”之文,及《观经疏o散善义》之释,与杂善相比较,以赞叹念佛人是人中芬陀利花,二圣为胜友,念佛功德得现当二世之利益;实非杂善得为比类。

第十二《付嘱念佛章》:引用《观经o付嘱文》“汝好持是语”之文,及《观经疏o散善义》之释。释尊在《正宗分》虽说“定散二善”,而到了《流通分》 则不付嘱定散二善,唯付嘱念佛一行。然而何故前面宣说非需要之定散二善呢?乃是为了显示念佛胜德超过余善,若不说定散二善,则不能显出念佛特秀之故;并有 以此引导圣道门之行人归入净土门之意。

第十三《多善根章》:引证《阿弥陀经o修因段》“执持名号”之文,及善导大师《法事赞》“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之偈,突显念佛是多善根,具足“大、多、胜”之三德,以反显杂善是小、少、劣。

第十四《证诚章》:引证《《观念法门》《往生礼赞》《散善义》等文,说明唯有念佛是弥陀本愿,故十方诸佛皆证诚之;余行非弥陀本愿,故十方诸佛不证诚之。

第十五《护念章》:引用《《观念法门》及《往生礼赞》之文,显明念佛之行者,受十方诸佛菩萨之护念,恶鬼远离,灾障消除。

第十六《殷勤付嘱章》:引证《阿弥陀经》等,说明释尊以弥陀名号付嘱舍利弗等;并依据佛意,显明弥陀、释尊、诸佛于《净土三部经》及《般舟三昧经》 之处,共有八选择,所谓选择“本愿、赞叹、留教、摄取、化赞、付嘱、证诚、我名”等,而言“故知三经俱选念佛以为宗致”,指出三经共同选择念佛一行。

最后以“三选文”显示余之杂行皆应“舍闭搁抛”,以念佛一行作为本书十六章之旨归(宗致)与结论。

268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