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三部经释 (一)《无量寿经》释

(一)《无量寿经》释

《大经》《观经》《阿弥陀经》,此名“净土三部经”。

《大经》者,先说阿弥陀佛之四十八愿,后明愿之成就。

其四十八愿者,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佛前,发菩提心,立“净佛国土,成就众生”之愿。其四十八愿中,或立“无三恶趣愿”,或说“不更恶趣愿”,或言“悉皆金色愿”,此皆为第十八愿也。

其第十八愿者:

设我得佛,

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四十八愿中,此愿特胜。何以故?若无众生往生彼国者,则悉皆金色愿、无有好丑愿,依何成就乎?亦唯有众生之往生,方有身之金色、无有好丑、具足五通、证悟宿命。因此,善导和尚于《观经疏o玄义分》释言:

法藏比丘发四十八愿,一一愿言:

若我得佛,

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四十八愿,一一皆此意也。

凡诸佛之愿者“上求菩提,下化众生”之心也,大乘经言:

菩萨愿有二种:一上求菩提,二下化众生。

其上求菩提本意,为易济度众生。

总而言之,一切诸佛,成佛以后,内证外用之功德,济度利生之方便,皆甚深无量,无有胜劣;然而行菩萨道时,善巧方便之誓愿各别。弥陀如来,于因位 时,誓言“摄取专念我名之人”,而将兆载永劫之修行,回向与众生。浊世我等之依怙,末代众生之出离,若无此愿,尚有何期?因此弥陀如来自言“我建超世 愿”。三世诸佛未发如是之誓,十方菩萨未有此等之愿。阿弥陀佛誓言:

斯愿若克果,大千应感动,

虚空诸天人,当雨珍妙花。

应时大地,六种震动,天雨妙花,自然音乐,空中赞言:

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是故其愿,不可怀疑,所以者何?“成佛以来,于今十劫”故也,不可不信。善导和尚于《往生礼赞》释言“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是也。《大经》下卷言:

诸有众生,闻其名号,

信心欢喜,乃至一念,

至心回向,愿生彼国,

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此是第十八愿之成就文也。愿虽言“乃至十念”,然而愿成就文中显明“一念”。又其次之“三辈往生文”是第十九“临终现前愿”之成就文也,以发菩提心等行业,分为三辈,然而往生之业,通通皆言“一向专念无量寿佛”,此即阿弥陀佛之本愿故也。

又《大经》言: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有玄通律师者,持戒之人也,远行宿于野寺,邻房有人诵此文,玄通闻之,随诵一二遍,此后未诵而忘之。后因犯戒故,命终至阎罗王殿时,阎罗法王言: “汝出生于佛法流布之地,若有所学之法,可速登高座说之。”其时玄通律师登于高座,心中追忆,一切皆忘,唯存宿于野寺所闻之偈,因而讽诵‘其佛本愿力’之 偈。阎罗法王一闻,立即倾其玉冠,礼拜而言:“此是显扬西方极乐阿弥陀佛功德之文也。”阿弥陀佛愿力不思议之事,此文可见。《大经》o流通分》言:

佛语弥勒:

其有得闻,彼佛名号,

欢喜踊跃,乃至一念,

当知此人,为得大利,

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以此语付嘱弥勒菩萨者,以“乃至一念”谓之“大利无上之功德”也。

《大经》之大意,以此等之文可知也。

32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