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三辈章

第四章 三辈章

——三辈念佛往生

《无量寿经》下云:

佛告阿难:

十方世界,诸天人民,

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

其上辈者,

舍家弃欲,而作沙门,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

修诸功德,愿生彼国。

此等众生,临寿终时,

无量寿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

即随彼佛,往生其国。

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

住不退转,智慧勇猛,神通自在。

是故阿难,

其有众生,欲于今生,见无量寿佛,

应发无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愿生彼国。

佛语阿难:

其中辈者,

十方世界,诸天人民,

其有至心,愿生彼国,

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

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

多少修善,奉持斋戒,起立塔像,

饭食沙门,悬缯然灯,散华烧香,

以此回向,愿生彼国。

其人临终,无量寿佛,化现其身,

光明相好,具如真佛,

与诸大众,现其人前,

即随化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

功德智慧次如上辈者也。

佛告阿难:

其下辈者,

十方世界,诸天人民,

其有至心,欲生彼国,

假使不能作诸功德,

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

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

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

乃至一念,念于彼佛,

以至诚心,愿生其国。

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

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

私问曰:上辈文中,念佛之外,亦有舍家弃欲等余行;中辈文中,亦有起立塔像等余行;下辈文中,亦有菩提心等余行,何故唯云念佛?

答曰:善导和尚《观念法门》云:“又此经下卷初云:佛说一切众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随其根性,佛皆劝专念无量寿佛名,其人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尽得往生。”依此释意,三辈俱云念佛往生也。

问曰:此释未遮前难,何弃余行,唯云念佛乎?

答曰:此有三意,一为废诸行归于念佛而说诸行也,二为助成念佛而说诸行也,三约念佛诸行二门各为立三品而说诸行也。

一“为废诸行归于念佛”而说诸行者:准云善导《观经疏》中:“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之释意且解之者。上 辈之中虽说菩提心等余行,望上本愿意,唯在众生,专称弥陀名,而本愿中更无余行。三辈俱依上本愿,故云“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也;一向者对二向、三向等之言 也。例如彼五竺有三种寺,一者一向大乘寺,此寺之中无学小乘;二者一向小乘寺,此寺之中无学大乘;三者大小兼行寺,此寺之中大小兼学,故云兼行寺。当知大 小两寺有一向之言,兼行之寺无一向之言,今此经中一向亦然,若念佛外亦加余行即非一向若准寺者可云兼行。既云一向,不兼余明矣。虽先说余行,后云“一向专 念”,明知废诸行,唯用念佛,故云一向,若不然者,一向之言,最以叵消欤!

二“为助成念佛”说此诸行者,此亦有二意:一以同类善根助成念佛,二以异类善根助成念佛。初“同类助成”者,善导和尚《观经疏》中,举五种助行,助 成念佛一行是也;具如上正杂二行之中说。次“异类助成”者,先就上辈而论正助者,“一向专念无量寿佛”者是正行也,亦是所助也。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 提心等者是助行也,亦是能助也。谓“往生之业,念佛为本”,故为一向修念佛,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又发菩提心等也。就中出发心等者,且指初出及以初发,念佛 是长时不退之行,宁容妨碍念佛也;中辈之中亦有起立塔像、悬缯、燃灯、散华、烧香等诸行,是则助成念佛也;其旨见于《往生要集》,谓助念方法中,方处供具 等是。下辈之中亦有发心,亦有念佛,助正之义,准前可知。

三“约念佛诸行各为立三品”而说诸行者:先约念佛立三品者,谓此三辈中通皆云“一向专念无量寿佛”,是则约念佛门立其三品也。故《往生要集》“念佛 证据门”云:“《双卷经》三辈之业虽有浅深,然通皆云:‘一向专念无量寿佛’。”次约诸行门立三品者,谓此三辈中通皆有菩提心等诸行,是则约诸行立其三品 也。故《往生要集》“诸行往生门”云:“《双卷经》三辈亦不出此。”

凡如此三义,虽有不同,俱是所以为“一向念佛”也。初义即是“为废立而说”:谓诸行为废而说,念佛为立而说;次义即是“为助正而说”:谓为助念佛之 正业,而说诸行之助业;后义即是“为傍正而说”:谓虽说念佛诸行二门,以念佛而为正,以诸行而为傍。故云:“三辈通皆念佛”也。

但此等三义,殿最难知。请诸学者,取舍在心。今若依善导,以初为正耳。

问曰:“三辈之业,皆云念佛”,其义可然?但《观经》九品与《寿经》三辈,本是开合异也,若尔者何《寿经》三辈之中皆云念佛?至《观经》九品,上中二品不说念佛,而至下品始说念佛也?

答曰:此有二义:

一如问端云:《双卷》三辈,《观经》九品,开合异者,以此应知。九品之中,皆可有念佛,云何得知?三辈之中皆有念佛,九品之中无念佛乎!故《往生要 集》云:“问:念佛之行,于九品中,是何品摄?答:若如说行,理当上上,如是随其胜劣,应分九品。然经所说,九品行业,是示一端,理实无量。”故知念佛亦 可通九品。

二《观经》之意:初广说定散之行,普逗众机;后废定散二善,归念佛一行;所谓“汝好持是语”等之文是也。其义如下具述,故知“九品之行,唯在念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