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本愿
我们再来梳理一遍。这十七文的核心、宗要在哪里呢?
第一文,立圣道净土二门,归入净土门。而净土门当中,道绰禅师引用《无量寿经》第十八愿:“若有众生,纵令一生造恶,临命终时,十念相续,称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就是净土门的基础和依据,所以,入净土门,就是入第十八“念佛往生”之本愿。
第二文,善导和尚意:释尊出世本意,唯说念佛往生之文。说到“上尽一形至十念,三念五念佛来迎,直为弥陀弘誓重,致使凡夫念即生”,归结点也在弥陀的弘誓。
第三文,立正行杂行,以第四称名为正定之业,然后解释说,为什么是正定之业呢?顺彼佛愿故。所以,净土宗的正定之业,也是因为阿弥陀佛誓愿的缘故。
第四文,正杂二行得失之文。说正行之人十即十生、百即百生,杂行之人千中难得一二往生,为什么?因为专修念佛之人是“与佛本愿得相应故”,也点示本宗之要点在于阿弥陀佛之本愿:念佛往生,决定不虚。杂行之人,虽然说了种种缺点,但主要是与佛本愿不相应故,所以,虽然如何努力地修行,因为不顺彼佛之本愿,难得往生。要点就在阿弥陀佛念佛往生之本愿。
第五文,善导和尚意:三部经共明念佛往生之文。《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经》,这三部经以《无量寿经》为根本,《无量寿经》以四十八愿为根本,四十八愿只说了一件事:“唯明专念弥陀名号”,而这条愿正是第十八念佛往生愿的内涵,所以也是归结在第十八念佛往生愿当中。
第六文,弥陀如来唯以名号为往生本愿之文。意义再明了不过了,我们称念弥陀名号能够往生,这是阿弥陀佛因地所选择之本愿,果上度众生,是自然的功效。这是整个净土门的核心之所在。
第七文,念佛利益之文。此人念佛,一念得大利益,具足无上功德,完全来自于阿弥陀佛的回施,“以我的名号,赐予十方一切众生,具足无上功德”。名号与本愿是一件事情,因地所发的誓愿称为本愿,果上所成就的六字,叫做名号,这是一件事,本愿和名号是一回事。比如说一个船舶设计师,当初有图纸,做种种设计,然后建造,到最后把船造出来,他当初的设计图纸和他种种建造的辛劳都浓缩在这条船当中,当初没有成船以前,叫做他的设计,也叫做他的愿望;船造了之后,愿望就浓缩在船当中了。法藏菩萨因地发愿,叫做本愿,果上成就了六字名号,所有因地的誓愿、种种的修行都包含在六字当中,所以,因地叫做本愿,果上叫做名号。你念“南无阿弥陀佛”,当然是顺着本愿来的。
第八文,末法万年,余行悉灭,释迦如来以他慈悲,特留念佛之文。也是因为念佛是阿弥陀佛本愿之行,不在众生断贪嗔痴,不在众生能修戒定慧开悟,但以弥陀本愿不思议之力,众生称念名号,必然往生。所以遗留当来法灭万年之后,以显示法灭众生皆可往生,何况现在念佛?更能往生!
第九文,念佛是多善根、诸行是小善根之文。其他诸行有为有漏,是少善根福德因缘,不能成为往生因行,因为不顺弥陀本愿;念佛是多善根,因为顺了弥陀本愿。
第十文,十方诸佛护念念佛行者,而不护念杂行行者之文。因为念佛是阿弥陀佛本愿之行,称念弥陀名号,顺了弥陀之本愿,而这尊佛发了一条誓愿,第十七愿说:“我成佛时,十方诸佛,皆称扬赞叹我的名号。”果然,在《阿弥陀经》当中,释迦牟尼佛讲此法门,而十方诸佛都出广长舌相,出来赞叹、证明:念佛必定往生,彼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也是顺了阿弥陀佛誓愿的缘故。这也归结在阿弥陀佛本愿之名号。
第十一文,释尊以弥陀名号付嘱舍利弗之文。同样道理,弥陀名号乃是符合阿弥陀佛因地所修行之本愿。
第十二文,弥陀光明不照余行者、唯照念佛行者之文。善导和尚解释得非常清楚,为什么不照余行者、唯照念佛行者?因为念佛是阿弥陀佛本愿之行,随顺他的本愿,自然度众生,彼光明照耀、引导、摄取念佛之人。所以说:“唯有念佛蒙光摄,当知本愿最为强。”
第十三文,不赞杂善,唯叹念佛行者之文。也是因为杂善非阿弥陀佛之本愿,乃少善根。念佛是阿弥陀佛之本愿,具足无上功德,故而赞叹之。
第十四文,释迦如来不付嘱余行,唯以念佛付嘱阿难之文。善导和尚说得很清楚:“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因为念“南无阿弥陀佛”是彼佛之本愿,所以,释迦牟尼佛讲此一部《观经》,心中望着阿弥陀佛之本愿,劝导我们应该专修念佛。
第十五文,念佛行者必当具足三心之文。劝导我们应当完全仰靠这尊佛的誓愿,不可怀疑。
第十六文,也是解释彼阿弥陀佛之本愿,不论下智、破戒,若称念彼佛名号,乘彼佛不可思议之本愿力,决定往生净土。
第十七文,是解释阿弥陀佛本愿之念佛,“乃至十念”是一辈子的念佛,并不是一声、十声,然后就不念了。
这十七条文,它的根本核心,都是围绕着阿弥陀佛之本愿而展开的,就好像我们画圆,有个圆心,而周围的圆圈都围绕着圆心而旋转。又好像地球围绕着太阳旋转一样,所有一切净土的法义,都围绕着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围绕着第十八愿,围绕着念佛往生而旋转,而展开一切宗义。所以,扩充就是四十八愿,再扩充就是净土三部经,再扩充就是一切经典,再扩充就是十方诸佛共同的教法。那我们现在,能够专修念佛,就是进入了佛法的核心、佛法的顶点。所以,无有不足,劝导大家应当专修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