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易往与无人
何以易往:愿力不可思议故;
何以无人:愿力不可思议故。
三月十二日来函敬悉,因事迟复,请见谅。所提七问,简答如下:
(一)易往而无人
易往:弥陀成正觉之时,即已成就十方众生往生之一切功德,故愿生者必生,称念者必生,易行易往之极。而人往往以世上何有此易事而疑之,故愿生者稀。
无人:乃稀有之意,与“十方众生”相比则稀,故言无人。若谓“绝无人”,则与“广大”会矛盾,不可以文害义。
又,疑心而杂行回向,亦得往生;然在花胎五百岁,善导大师云“虽得往生,含花未出”。源信大师承此意,而言“往生报土者不多,往生化土者不少”。
又,此句一方面在于赞叹本愿之利益,“易往”直叹愿益,“无人”反显愿益。谓:
何以易往:愿力不可思议故;
何以无人:愿力不可思议故。
凡经中数言“极难信法”、“难中之难”等,皆反显之义。
(二)“一切善恶凡夫……”乃第十八愿“取意之文”,取其意而造文,以显佛本怀。此之化风,道绰禅师已然,请阅《安乐集》之编序。
善导大师未曾批注《无量寿经》,是以《无量寿经》中心思想之第十八愿解释《观经》。
(三)石经二十一字非《阿弥陀经》之文,乃后人所批注而加入者,梵文本、藏文本及玄奘大师所译本,皆无此句对应之文,故以不补入为妥。当然,讲解时可郑重引用,大大发挥。
(四)助念中若见佛、菩萨显现,则亡者定可往生,其益与见十方佛蒙授记同。至于佛七、法会、念佛、梦中等,则另当别论。以若不往生尚在轮回,故属不定。若以究竟而言,虽未往生,以此道种,未来当有度脱之时。
(五)助念或法会之人数,或其人之修持,是重要之助缘,影响对方信受念佛,作弥陀与众生之间的桥梁,如下品生之人,若无善知识在旁引导,将见当下直堕地狱。
既是“无穷大”,是不需增减的,本身是至极的,圆满无缺的。
(六)“如威者”是“加威者”之误。
(七)“失念称名”之“失”无误。
苦逼不遑念佛谓之“失念”;
善友转教口称谓之“称名”。
二○○○年七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