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大悲心
这个五逆十恶的人,佛陀说他是“愚人”,而不说他是“恶人”,这有很深的含义。
人都会有是非善恶的观念,对于恶人恶事,一般人多会以理相争,用刚正的态度指责,看不起造罪造业的人,甚至判他下十九层地狱。这样的态度有好的地方,也有坏的地方。好的地方就是他性格刚正不阿,一定会行善积德,凡事堂堂正正;可是从另一方面来讲,也显示他的包容心、体谅心、接纳心、慈悲心是不足的。
罪大恶极的人,释迦牟尼佛说他是愚人,而不说他是恶人,就显示出佛的慈悲心、包容心与体谅心。也就是说,就是因为他不了解佛法的道理,被无明烦恼所蒙蔽,是个愚痴的人,所以才会造作这些恶业,他不是故意的,他是被愚痴的业障障住了。否则他就不会造恶,说不定会行善积德、发心修行,甚至进一步会想成佛。
比如说,若被他人无理地打骂、毁谤,一般人会很生气,觉得对方无理取闹,非常恶劣。但是,如果知道对方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你会很生气吗?就不会生气,反而会怜悯他,因为他患了精神疾病。
佛看众生也是这样,众生被烦恼所诳惑,被业障所束缚,不能自由,造下了种种恶业。在佛眼里,只有愚痴的众生。佛没有凡夫那种善恶的分别——“善的我喜欢,恶的我憎恨”。佛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拔苦与乐、平等普救,如《观经》说:
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知道凡事都是因缘业力所推动,学佛的人就应该接纳对方、包容对方、体谅对方;晓得就是因为愚痴,他,还有我们,才会生生世世在六道里面轮回。如果不是因为愚痴,我们早都解脱了,怎么还会在这里呢?
有句话说:在业力的推动下,没有人是故意的;智者悲悯有情,凡夫互相谴责。
因为我们愚痴,被业力所推动。
“智者悲悯有情”:学佛而有智慧、有悲心的人,遇到秉性邪恶的有情众生,知道对方是被业力所推动,他自己也深受烦恼之苦,不得自由,因此深生悲悯、体谅、包容、接纳,甚至分怨共过,承担其苦,令其安乐。
可是凡夫就怎么样呢?互相谴责。因为没有学佛,缺乏智慧与爱心,不仅不能体谅包容,反而互相指责、批判,甚至怨恨、愤怒、攻击,结果不但以怨不能止怨,反而使怨恨越积越深,彼此受伤,彼此痛苦。
我们学佛,就是“学佛大悲心”,以大悲心来看待一切众生,相互接纳、包容、体谅、理解,所谓“善解对方”。如果能够彼此善解,而且凡事都往正面去思维,不往负面去思维;或者难免有负面思维,可是不要把它流之于口,向别人诉说,这样至少也不会有纷争。
一个家庭、一个团体,乃至社会大众,都应该彼此尊重、彼此包容。即使一棵树,也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人的个性都不一样,做事风格也不一致,但都在同一个团体,在做相同的事情,所谓分工合作,所以我们要学习佛陀那样的悲心,互相包容,互相同情。
一个真正学佛的人,遇到恶缘逆境,甚至遭人伤害,不但不瞋恨,反而生大悲,并将功德回向给他;即使不生悲心,至少也不生恨心,否则便非真正学佛者。
“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所谓“如是因,如是果”,因为造了恶因,自然就会堕落恶道。是怎样的“恶道”呢?是“经历多劫,受苦无穷”的恶道。经典上说,犯五逆当中的一逆,就要堕落地狱受一劫的苦,犯二逆就要受两劫的苦,犯五逆就要在地狱之中受五劫的苦,何况他是五逆、十恶,乃至谤法,种种的恶业都造了,所以必定要经历很多的时劫,受尽无穷的痛苦。善导大师在《观经疏?散善义》中解释说:
非业不受其报,非因不受其果;
因业既非是乐,果报焉能不苦?
造恶之因既具,酬报之劫未穷。
又说:
终时苦相如云集,地狱猛火罪人前。
“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临命终时”就是将死但还没有死,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或者是深度昏迷的状态,快要断气但还没有断气。这样的愚人,在临命终、即将堕入阿鼻地狱的千钧一发之际,可谓百千万劫难遭遇,他遇到了善知识。在他临命终的时候,如果没有遇到善知识的话,当下就要堕入地狱。刚好,他遇到了善知识。虽然一生造恶,但是临终遇到善知识,他不但不会堕落,反而能够超脱三界六道,直接往生极乐世界。那必须是他过去世累积过善根福德,跟阿弥陀佛有缘分,一般人是不容易遇到的。所以说,千百万人当中难得一人有这种福报。
这个愚人临命终时遇到善知识,善知识种种安慰,为他说法。不但是说法,而且所说的是“妙法”。这个善知识有可能是出家人,也有可能是学佛见闻很广的在家人。所以,各位莲友!一个人将临终了,我们去帮他助念,为他开示弥陀慈悲、主动、平等、无条件的救度,那我们就是善知识。
我们可以想象,这个临命终的人,一生造恶多端,这个时候肯定是非常痛苦。是什么样的痛苦呢?一个人要断气的时候,身体上所谓地水火风即将分崩离析,那种痛苦是所有痛苦当中最为痛苦的,古人就形容说,如同“活龟脱壳、刀风解体,其苦难忍”。同时又有精神上的痛苦。精神上的什么痛苦呢?地狱之火已经燃烧到了他脚底下,阎罗王所派的鬼卒拿着手铐、脚镣来到他面前,要锁拿他了。那种慌张、恐惧,是语言文字没办法形容的。
善导大师在《般舟赞》就以一首偈来形容下品下生这种众生临终的痛苦心境。善导大师说:
罪人临终得重病,神识昏狂心倒乱;
地狱芬芬眼前现,白汗流出手把空。
这一首偈将一个罪人的临终心境描述得很贴切。
“罪人临终得重病”:罪人在临终的时候得了重病。各位莲友,病由哪里来?由我们的心而来;心从哪里来?从思想观念而来;思想观念从哪里来?从我们生生世世累积而来。有句话说“病由于情”,我们身体上有什么病,往往是由我们的心情产生的。过去世固然有那个业,可是如果我们现在都是心平气和、谦卑柔软,凡事理性不情绪化、慈悲不瞋恚,心中没有不平、不满、抱怨、积怨,能这样的话,就会比较没有病。在座的大多是女众,女众往往容易得乳癌或者子宫癌,如果大家能心平气和,凡事不计较,内心没有不平、不满,不忧虑,不积怨,不常生气,这样就比较不会得这一类的病。一个人如果有郁气积在心中,就会导致“气逆”,而容易产生疾病。
另外,如果平常习惯熬夜,都是三更半夜才睡觉,也容易罹患疑难杂症。所以,要维持身体健康、避免病痛,饮食、生活习惯上也需要调整。
再者,一个人如果对父母非常孝顺、不忤逆父母,体贴父母的心意,常使父母欢喜,能这样的话,这个人的福报会很大;如果对父母忤逆不孝,常常跟父母冲突对立,这个人的命运就会不太好,身上难免就会有疑难杂症。
“神识昏狂心倒乱”:他的神识已经昏散狂乱了,心已经颠倒了,没有办法稳定、专注,心识茫茫,六神无主。
“地狱芬芬眼前现”:这时候,地狱的景象,譬如刀山剑树、火汤油锅……种种地狱的刑罚苦具,以及种种受苦的惨境都显现在他的面前了。
“白汗流出手把空”:这个人由于内心极度恐惧,因此全身流着白汗,而且双手向空中抓。抓什么呢?希望有一个依靠,但最后都落空了,什么也抓不到。
一个人平生行善积德,甚至有重大的善业,他就会有好的去处,譬如天堂,当他临终的时候,天堂的境界就会显现出来;一个作恶多端的人,临终虽然还没有断气,往往也会先看到地狱的景象;一个愿生弥陀净土、专称弥陀佛名的念佛人,往往也会在他临终将断气还没有断气的时候,就会先看到极乐世界庄严的景象,譬如莲花、金地、楼阁,这是一种自自然然的果报显现。
像这样临命终时心识昏乱、恐惧的人,善知识当然先要安慰他,驱除恐惧。等他身心安稳之后,再为他说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