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选择教法
释迦牟尼佛49年说法,对应千差万别的众生根机。有人天法,有小乘法,有大乘法,有自力苦修之法,有佛力救度之法,八万四千法门可谓异彩纷呈。
祖师大德为了使我们更加方便地学习和行持,结合时代因缘和众生根机,特别推崇某些经典和论释,整理出区别于其他法门的纲宗和教判(教相判释,将各种教法分门别类)体系,以突显本宗特色,激励弟子安心起行。在历史长河中,各宗各派经历着各自的兴衰演变,其中生命力比较旺盛的是禅、密、净三宗。
禅宗、密宗等多靠自力在此秽土断惑证真,因此归入圣道门。
净土宗依靠佛力往生(前往净土,获得新生)西方净土成佛,因此又称为净土门。
净宗教判
净土门 易行道,以信愿行、靠他力救度的特别法门
圣道门 难行道,以戒定慧、靠自力修行的通途法门
众生根机的差别,决定了法门的多样性,这也恰好说明佛法严密性的一面。但是,如此众多的法门,要如何选择呢?
选择法门除了必须有经典依据、祖师传承之外,一定要教契时机,即必须要适合自己的根机、程度、环境和时代。修行某种法门,如果没有合乎经教的现实体验,得不到安心之乐,实则是法不契机(契合根机)。
经言:
牛饮水成乳,蛇饮水成毒。
智学证涅槃,愚学增生死。
现代人需要的教法,必须避免教条、排他性和复杂的形而上学,当下就能了解,简单而又深入,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修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