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大意(六 ) 上

《无量寿经》大意(六 ) 上

各位法师慈悲,各位莲友:南无阿弥陀佛(三称)

今天是第十四次的佛一法会,这几次佛一所研讨的讲题是《无量寿经》大意,主要是讲解《无量寿经》中的五段经文,让大家可以藉此了解、掌握整个《无量寿经》的中心点。

大家如果能掌握这这五段经文的意涵,就可以掌握整部《无量寿经》的核心,也可以了解净土宗的根源,进而对现生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就有把握,而且会很欢喜的、出自内心来念佛,同时会以念佛做我们的生命,让念佛融入生活当中,不知不觉中,念佛就成为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就是念佛。因此,了解《无量寿经》的大意非常重要。

《无量寿经》中的五段经文里,第一段是「如来出世本怀文」,第二段是「第十八愿」,这二段经文前几次我们已经研讨解说过了。现在进入第三段,也就是「第十八愿成就文」。

什么叫「成就文」呢?

阿弥陀佛所发的四十八大愿是因,将这四十八大愿成就以后所得的果以文字述明出来就是成就文。所以「愿」是因,「成就」是果。有因地的这四十八大愿,再经过兆载永劫所累积的菩萨六度万行无量德行,愿行圆满,自然就有果上的功德。也就是说,成佛就是果,佛所具足、具有的功德,叫做果上功德。

在《无量寿经》经中,说明阿弥陀佛果上功德的经文叫做「成就文」,也就是四十八大愿的「成就文」。因为,法藏菩萨发四十八大愿,四十八大愿圆满,成就了三大功德:

第一,成就阿弥陀佛本身;

第二,成就极乐世界;

第三,成就救度十方众生的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

这三种功德的内容,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中都有简要解释,解释的地方叫做「成就文」。

一般人不知道《无量寿经》的四十八愿「成就文」在什么地方,但在我们所出版的《无量寿经》单行本也好,或者《净土宗圣教集》也好,都有在眉注的地方标示出每一愿的「成就文」。大家只要阅读,就可以了解。

譬如第一愿、第二愿,阿弥陀佛希望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也就是说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尽未来世也不可能会再受到三恶道的果报。阿弥陀佛既然已成佛,当然,第一「无三恶道」愿与第二「不更恶道」愿,也都已经成就了。

这些经文写在哪里呢?譬如说《净土宗圣教集》第七十六页、第九十八页,就有举出第一愿、第二愿的「成就文」:

其国土无地狱、饿鬼、畜生。

乃至成佛,不经恶趣。

这二段文就是简要说明第一愿、第二愿的成就。

《阿弥陀经》也说极乐世界是「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连恶道之名都没有,都听不到,何况有那样的地方呢!

第三愿是「身皆金色愿」。意思是说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身相、外貌都和阿弥陀佛同样是紫磨金色。第四愿说,凡是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外相都平等,和阿弥陀佛一样是无量相、无量好、无量光明,没有什么差别。这是阿弥陀佛的第三愿和第四愿。

第五愿到第十愿是六通(六种神通)具足的愿,第十一愿是使我们往生成佛的愿。既然阿弥陀佛已经成佛,当然这些愿也都一一完成了;这些愿完成的内涵,在《净土宗圣教集》八十七页到九十一页都有标出来。

经文有说:

彼佛国土,清净安隐,微妙快乐,次于无为泥洹之道。

其诸声闻菩萨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达,咸同一类,形无异状,

但因顺余方,故有天人之名。

颜貌端正,超世稀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

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

这段经文也叫做「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文,也叫做「圣众果德」文。也就是说,阿弥陀佛所成就的极乐世界(国土环境)是「依报」,「正报」就是往生的人,依报、正报同样都是涅槃的境界,涅槃就是成佛的境界,法身的境界。因为到佛的境界依报、正报是一体,依报就是正报,正报就是依报。

这里说「彼佛国土,清净安隐,微妙快乐,次于无为泥洹之道」,国土属「依报」,「泥洹」就是涅槃,涅槃属「正报」,但是「依报」却和「正报」的涅槃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再者,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无论是智慧或者神通,内在的功德都是平等没有差别的,外貌也同样是端正、超越世间,同样也是没有差别,都是自然之身、无为之身、无极之身。

「自然」也好,「无为」也好,「无极」也好,这在古代都是属于道教所用的名词。东汉时期,佛教传到中国,翻译为中国文字的时候,因为那时还没有比较适当的用词,所以就藉着道教的经文来形容佛的法身境界。但是,虽然名相相同,但内容其实是不同的。因为这里所说的自然也好、虚无也好、无极也好,都是指法身,指涅槃的境界。

这段经文就是说明,任何众生若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当下都和阿弥陀佛一样具有无量寿、无量光。那他的愿在哪里呢?就是在这个第三愿、第四愿,乃至第十一愿。

又如第二十一愿说,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就和佛一样,三十二相具足;而且讲经说法也是具有和佛同样的智慧、辩才无碍。那就是第二十一愿的「成就文」(《净土宗圣教集》九十八页):

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具足三十二相,智慧成满,神通无碍。

第二十二愿说,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当下都超越声闻与菩萨的境界,直接到一生补处。第二十二愿内文提到:

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

第二十二愿的成就内容(《圣教集》九十七页)说:

彼国菩萨,皆当究竟,一生补处。

也就是说,任何众生只要往生极乐世界都成为菩萨,而且是一生补处的菩萨。

菩萨总共有四十一个阶层,高高、低低各不相等,所以有「三贤十圣」之别。若是以自己的功夫功德,一层一层上去,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但是净土法门不是靠自力,是靠阿弥陀佛的佛力、愿力、功德力,当下就超越品位阶级,当下就超越三大阿僧祇劫直接到一生补处的阶位。

所谓「一生补处」也就是佛格,只是因为一个净土只有一尊佛,没有第二尊佛,所以虽然有佛的资格,也降下一级,名称就叫做「一生补处」。就好像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位国王,不可能有两位国王,即使太子具有将来会登基成为国王的身分资格,但是现在的国王还没有退位,所以太子就先在东宫的地方候补等待。这是以世间的太子来做为比喻。

又如第十二愿,阿弥陀佛发愿若成佛的时候,他的光明要照耀十方世界无所障碍;若是没有成就,他就不要成佛。现在他已经成就了,第十二愿的「成就文」(《圣教集》七十七、七十八页)释迦牟尼佛就这样解释形容:

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

光明显赫,照曜十方,诸佛国土。

又在《大阿弥陀经》说:

阿弥陀佛光明,最尊、第一、无比,诸佛光明皆所不及也。

又极为赞叹阿弥陀佛的光明说:

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极尊也。

这都是第十二愿的「成就文」。

释迦牟尼佛介绍、赞叹阿弥陀佛的光明有二种含义:

第一,举出阿弥陀佛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十方诸佛的国土,阿弥陀佛的光明一概包含照耀、无所障碍。

第二,举出超胜诸佛;阿弥陀佛的光明远远超越十方诸佛的光明,所以说阿弥陀佛光明是最尊第一、无比,十方诸佛没有哪一尊佛的光明可以和阿弥陀佛的光明相比。

最后,释迦牟尼佛作一个结论说,阿弥陀佛的光明是所有光明中最高、最尊贵,是登峰造极的,阿弥陀佛的光明是王。

要了解一尊佛救度众生的力量,就要看这尊佛的光明。光明就是智慧之相,智慧包含慈悲、愿力,包含救度众生的功德功能;既然阿弥陀佛的智慧是最尊第一、无比,是诸佛之王,这样说起来,十方诸佛之中,当然唯有阿弥陀佛是最尊第一了。

我们要念十方诸佛是不可能的,因为十方诸佛太多了,尤其佛的境界是不可思议的;但是,我们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十方诸佛的功德功能就全部包含、具足,无所缺少了。这也是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将阿弥陀佛介绍给十方众生的原因。释迦牟尼佛就是希望我们可以专念「阿弥陀佛」,专靠「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达成佛救度众生的这个目的。这样说起来,八万四千法门当中可以达成普遍救度众生目的的法门,就唯有称念阿弥陀佛一法了。

第十三愿,阿弥陀佛发愿:若成佛的时候,他要成为一位无量寿的佛。也就是说,若成佛以后,要永远存在世间,要救度过去、现在以及尽未来际的一切众生。

阿弥陀佛现在已经成佛,第十三愿的「成就文」(《圣教集》七十八页、七十九页)就说:

寿命长久,不可称计。

声闻菩萨、天人之众,寿命长短,亦复如是,非算数譬喻所能知也。

这二段经文的意思是说,阿弥陀佛现在已经成佛,他的寿命超越时间性,是没有办法用时间来形容和计算的;而且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他的寿命也和阿弥陀佛一样,是无法以时间来计算的。

《阿弥陀经》说:

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

这里说是「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无量寿经》则说「不可计数,不可称量」。都是超越时间性,永远存在的意思。

第十八愿愿文共有三十六字: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第十八愿的「成就文」共有四十个字,是在《无量寿经》下卷前面的地方(《圣教集》九十一页):

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

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无量寿经》共有上、下二卷,上卷主要是在述说阿弥陀佛成佛的因果,下卷则主要在解释十方众生往生的因果。

这四十字的「成就文」和三十六字的愿文,文字上差不多,文文句句可说是两两相对,因为它是第十八愿成就以后的功德说明。

论第十八愿以及第十八愿的成就文,成就文可说比愿文更加重要,是整部《无量寿经》的归属、核心。

为什么?虽然四十八愿每一愿、每一愿都很殊胜,但是以第十八愿的念佛往生为根本;因此,第十八愿是四十八大愿中的根本愿。因此,虽然每一愿的成就都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其中以根本愿──第十八愿,念佛往生愿的成就更是不可思议中的不可思议。也就是说第十八愿的成就是超越性的,而且是不共的绝对性的,所以十方诸佛的赞叹都归纳在第十八愿,都归属在第十八愿的「成就文」。

要了解第十八愿的「成就文」之前,首先要先了解第十七愿的「成就文」,为什么?因为第十八愿「成就文」前面二句就说「诸有众生,闻其名号」。「诸有众生」是指什么众生?是指三界六道轮回的罪恶生死凡夫,当然也包括欲界、色界、无色界的天人。「闻其名号」,「闻」就是听闻,罪恶生死凡夫是从哪里所听闻的呢?是从佛所听闻来的,也就是从赞叹阿弥陀佛的十方恒沙诸佛所听来的,因此必须先了解第十七愿成就文,因为第十七愿「成就文」说:

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

因为听闻到十方恒沙诸佛如来共同赞叹阿弥陀佛的不可思议威神功德,我们才了解有这尊阿弥陀佛。

在《无量寿经》四十八愿的经文中,第十七愿和第十八愿的文字是一前一后接在一起的;同样地,第十七愿「成就文」也是在第十八愿「成就文」的前面。因此,要了解第十七愿的「成就文」以前,要先了解第十七愿的内容。

第十七愿怎么说呢?阿弥陀佛说:

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我法藏菩萨若是成佛,必定要使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的十方诸佛都来赞叹我这句「南无阿弥陀佛」,都来称扬我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让十方世界所有众生听闻,让十方世界所有众生称念,使十方世界的众生往生我的极乐世界。如果无法达到这种效果,我(法藏菩萨)就不成佛。

也就是说,法藏菩萨这个愿成就,他才有资格成佛;这个愿若没有成就,他就还要继续修行,直到这个愿成就。甚至,要四十八大愿愿愿都成就了,他才要成佛。

阿弥陀佛希望十方诸佛都赞叹他,并不是为了自身的名利;他的目的是要救度众生。为什么?因为,十方世界都有众生,十方世界都有佛示现,他希望每一个世界的每一尊佛都向他那个世界的众生称赞阿弥陀佛的威神功德,使十方众生生起信仰心而来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来往生他的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发这个愿,纯然全是为了众生。

所以善导大师就说「四十八愿因兹发,一一誓愿为众生」,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每一愿、每一愿都是要救度众生到极乐世界成佛,没有一愿不是为了众生的。

简单说,阿弥陀佛的愿就是为十方众生而发的,阿弥陀佛所修的行,也是为十方众生而修的,阿弥陀佛的「愿」「行」圆满之后,自然就有佛不可思议的功德,这个不可思议的功德自然也是为众生完成的,是要送给众生的。就好像父母日夜辛勤工作,就是为了家庭、为了子孙,因此,父母所做的点点滴滴,都是要给子孙受用的。

阿弥陀佛「一一誓愿为众生」,他将所有果地的功德都容纳在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来送给我们十方众生。也就是说阿弥陀佛将他本身化为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以他本身显现为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这在净土宗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垂名现形」。

阿弥陀佛将自己的功德智慧浓缩成为一句名号,目的就是要送给我们。让凡夫众生的我们可以方便分别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能够容易听出这句「南无阿弥陀佛」的声音,然后欣然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

称念阿弥陀佛这句有声音、有文字的名号,就是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方法。阿弥陀佛用这个方法救度十方众生,使十方众生都可以离开六道轮回,往生极乐世界,证悟涅槃。

所以阿弥陀佛的正报(体)和阿弥陀佛的名号(名)是不相离开的,因此说「名体不二,名体一如」,也就是说名与体是一体性的。

阿弥陀佛已经成佛,四十八大愿都已经成就,所以第十七愿中,法藏菩萨说要让十方世界无量诸佛都来赞叹他的功德,称扬他的名号,做为众生的示范,让众生也同样来称念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佛号,信受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功德。所以第十七愿「成就文」就说「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什么叫做「威神功德,不可思议」呢?等一下会再解释。

第十七愿「成就文」和第十七愿愿文,一样都是六句二十四字。第十七愿「成就文」是在《无量寿经》下卷前面的地方,将此「成就文」开展出来,所讲的就是二千六百年前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的印度说这部《无量寿经》,宣说阿弥陀佛在因地时如何为我们发四十八大愿,怎样为我们经过兆载永劫修习菩萨无量德行,以及阿弥陀佛成佛以后的果德,这句「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是如何超胜十方诸佛,是如何救度十方众生的。释迦牟尼佛在解释阿弥陀佛的因行和果德超胜诸佛的时候,十方诸佛也同样都在他们的世界异口同音赞叹阿弥陀佛的名号以及救度众生的这个功德。所以说「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

释迦牟尼佛另外又说:

无量寿佛,威神无极,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佛如来,莫不称叹。

这段文也是属于这个第十七愿的成就文。

「阿弥陀佛,威神无极」,「威」就是极大的力量,「神」就是自在不可思议,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力量,非常自在,非常不可思议,达到极点,致使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诸佛如来都同时(一时)、异口同音的称扬、赞叹。

也可以说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功德,唯有不可思议的诸佛如来才赞叹得来,若是等觉菩萨以下,乃至我们凡夫众生根本就没有办法想像得到,既然想像不到,哪有可能赞叹呢?所以有资格能够赞叹阿弥陀佛的,唯有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诸佛如来才有那种的智能。

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中又说:

我说无量寿佛,光明威神,巍巍殊妙,昼夜一劫,尚未能尽。

释迦牟尼佛三明六通皆具足,天上天下唯佛独尊,可以说宇宙之中释迦牟尼佛智慧最高,但是他说阿弥陀佛的光明以及名号的威神力,那种高深、广大、殊胜、微妙,从早上开始赞叹,赞叹到晚上,又继续赞叹,赞叹到天亮,日夜连续赞叹,连续一劫也没有办法可以赞叹完。由此可见,阿弥陀佛的功德无量无边,是多么不可思议!

《阿弥陀经》中,释迦牟尼佛也说:

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世界,南方世界,西方世界,北方世界,上方世界,下方世界,如是等十方世界,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这段经文的意思就是说,不只释迦牟尼佛赞叹阿弥陀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十方世界、十方恒河沙诸佛如来也同样出广长舌相,遍覆着三千大千世界,说着诚实、不虚伪、不颠倒的真理。什么真理呢?就是《无量寿经》也好,《阿弥陀经》也好,是一部不可思议的经典,是一部十方诸佛所护持、护念、保护所要流传的经典。

为什么?因为这部经典是在说阿弥陀佛的光明名号、威神不可思议,是在说不管任何众生只要念这句不可思议的名号,自然就可以得到不可思议的功德。什么样不可思议的功德呢?就是可以使他离开六道轮回,往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报土,是涅槃的境界,所以不管任何众生一旦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自然当下就进入一生补处,这就是不可思议。如果不是这样,那就不是不可思议了。

玄奘大师所翻译的《阿弥陀经》,经名叫做《称赞净土经》就说:

如我今者,称扬赞叹,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佛土功德。

自古以来就有一句话说「诸经所赞,多在弥陀」,也就是说,三藏十二部经,很多经典都在赞叹阿弥陀佛,赞叹极乐世界,赞叹念佛的功德,赞叹念佛人,所以说「诸经所赞,多在弥陀」。

「赞叹」这二字是什么意思呢?在龙树菩萨所写的《大智度论》就说:

美其功德曰赞,赞之不足,又称扬之,故曰叹。

「赞」和「叹」二字有程度上的不同。「赞」就是称赞,比如称赞这个东西或这个人很美、很了不起;但是「赞」过之后,觉得还无法形容对方,所以再称扬他、褒扬他,说他很超越,是世界第一,而且是世界无比的,这叫做「叹」。

就好像《观无量寿经》中释迦牟尼佛赞叹念佛人说:

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

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

芬陀利华就所有花中是最为超越殊胜的,一般是用来形容佛,形容成佛的法,所以《法华经》叫做「妙法莲华经」。这个「妙法」就是成佛的法,成佛的法用这个莲花来形容,叫做「妙法莲华经」。

那成佛的法在哪里呢?就在这句名号,就在念佛人的身上,所以说「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所以念佛就是妙法,念佛人就是芬陀利华。芬陀利华本意是指佛,所以意思等于是释迦牟尼佛预先为念佛人授记,说念佛人就是未来佛,因而以芬陀利华来赞叹念佛人。

善导大师就解释念佛人是「人中好人、妙好人、上上人、稀有人、殊胜人」,用「好人、妙好人、上上人」来赞叹念佛人还不够,所以再用「殊胜人、稀有人」来赞叹,这就是「叹」。

第十七愿的成就文说「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这里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议」有二个内涵:

第一,是赞叹阿弥陀佛成佛以后的「依报」,也就是极乐世界是涅槃的境界,是正定聚,没有邪定或不定聚;都是一生补处,可以快速进入涅槃的境界。所以,第一点是对极乐世界不可思议境界的赞叹。

第二,是赞叹阿弥陀佛成佛以后的「正报」,有自在的神力。自在的神力显现在哪里呢?显现在这句功德名号。所以这句名号也是威神功德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就是没有办法可以想得到,也没有办法可以解释完备。为什么不可思议?因为无论任何众生只要念佛愿生极乐世界,就必定能够往生极乐世界。所赞叹的主要就是在这个地方。

众生包含很广,不只包含圣人,也包含凡夫;不只善人,也包含恶人;不只包含根机高的,也包含根机卑劣的;不只包含会修行的,也包含不会修行的;不只包含天界的天人,也包含三恶道、地狱道的阿鼻众生。但这些众生只要念佛,在因地就都个个平等──平等念佛,因平等,所得的果自然也是平等的──平等往生极乐世界,这就是阿弥陀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的地方。

假使阿弥陀佛没有这样不可思议的威神功德,当然就没有极乐世界,我们也不能往生。现在十方诸佛都赞叹阿弥陀佛以他的功德而成就的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而且又以这句名号来救度众生。所以,净土法门就是以名号救度众生的法门。

不管任何人念佛都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必定成佛,所以「念佛」「往生」「成佛」是在一起的。这样的不可思议威神功德,即使是等觉菩萨,也没有办法了解,所以说不可思议。

有关「不可思议」,经典中说有五种:

第一,众生多少不可思议;

第二,业力不可思议;

第三,龙力不可思议;

第四,禅定力不可思议;

第五,佛法力不可思议。

第一,众生多少不可思议。意思是说,无始以来乃至尽未来际,一切众生都是不增、不减、无量、无边。也就是说,一切众生,一时成佛,众生界也没有减少;众生都没有成佛,众生界也没有增加。众生到底有多少?根本没有办法可以知道,没有办法可以推测。

众生包括六种凡夫──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以及四种圣者──声闻、缘觉、菩萨、佛。除了佛之外,九法界(三圣六凡)的众生数量到底有多少?这不可思议,所以说众生多少不可思议。

第二,业力不可思议。业力如何不可思议呢?譬如说乌鸦,牠没有经过染色,出生的时候就是黑色的;白鹭鸶也没有经过漂白,出生就是白色的;像凤凰、孔雀,牠们一出生就有美丽的羽毛,并没有经过人间制造。这就是说,牠们都有过去的业因,自然出生在这个世间就有那种果报。

同样的,一个人的身高、容貌、智力、能力,甚至一生之中种种的好坏苦乐,这都是随他过去的业力所来的,不必经过勉强、造作。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是业力不可思议,自自然然成就那种现象。

在古代的印度有一种学派叫做「自然外道」,认为宇宙万物都是自自然然所生的,没有什么样的因。但是佛说不是这样,佛说宇宙万事万物,包括一个人的一生,都是因缘和合的,一定有前因,才会产生后果。所以黑的也好,白的也好,都是因为他们过去世造了现在可以成为黑或者白的那个业力的因,才会感招今生今世这样的果报,这就是因缘果报的道理。

业力是无形的,看不到也摸不着,甚至是没办法想像的,但是时间一到,它自然成为果报。「业」就是行为,行为有三种:身体所做的是行为,言语也是行为,起心动念也是行为。过去的行为已经过去了,甚至忘掉了,所以说过去生不可得,但是它有一种无形的业力存在宇宙之中,等待相应的缘一到,自然就会结成果。

所以释迦牟尼佛就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存在的业,未来一定有果报,造善业得到快乐的果报,造恶业得到痛苦的果报,造什么业就会受什么样的果报。《地藏经》也说「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又有一句话说「神通不敌业力」,神通不可思议,能够同一时间来来去去、飞行变化,但业力现前的时候,即使有神通力也没有办法回避,也要接受果报。

目连尊者是佛陀座下神通第一的尊者,但是他的往生却是被外道用石头打死。目连尊者既然有神通,为什么自己没有办法解危呢?就是因为他的业力现前,受报之时到了。目连尊者承自过去的这个业而受报,这个业过了以后他就完全解脱了,因为他已经断除贪、瞋、痴的烦恼,不再有六道的轮回。所以果报一结束,他就进入无余涅槃的境界。可是我们凡夫若没有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永远都在六道之中轮回。

虽然《地藏经》说「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但是阿弥陀佛威神不可思议的佛力胜过所有众生的业力;因此我们若是念佛,以念佛之力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所以善导大师就说:

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

阿弥陀佛的「业」是清净之业,是佛不可思议功德之业;这个业成为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使众生称念就能消除众生的业力,往生极乐世界。

第三,龙力不可思议。龙可以呼风唤雨、腾云驾雾,所谓「神龙一滴水,即可遍洒天下」,这就是龙的力量不可思议。

第四,禅定力不可思议。一个人若可以入定,或者一百年、一千年,他的身体也照常可以维持存在,不会烂掉。在佛陀时代,有好几位弟子他们的身体现在还在这个地球上,就好像迦叶尊者,他受到佛陀的咐嘱,等到弥勒菩萨来到人间的时候,要将佛陀的袈裟传给弥勒菩萨,这样说起来,迦叶尊者还在这个地球上。当然还有很多阿罗汉,他们现在也一直还是进入很深的定境中,所以身体还存在。

禅定的力量不可思议,可以做种种的神通变化。不过,纵使禅定力不可思议,也是敌不过业力。譬如目连尊者得道以后,有了神通,他首先观察他的母亲是出世在天上或者人间、或者三恶道呢?一观察,母亲没有在天上,也没有在人间,他再往三恶道一看,母亲竟然在饿鬼道,这令目连尊者悲痛万分。饿鬼道没有东西可吃,也没有水可以喝,目连尊者即时以神通力拿着食物到他的母亲面前,结果食物一到嘴边,立即变成木炭。为什么?这是因为他母亲的业力没办法受用。由此可知,目连尊者即使神通广大,也没有办法使他的母亲有东西可吃。

目连尊者非常的着急,就去请示释尊,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救度他的母亲呢?释迦牟尼佛就开示说,要有功德才能够消除他母亲的业。什么样的功德呢?当时正好结夏就要圆满,佛陀指示尊者就藉着供养结夏圆满的所有僧众,以这样的功德就可以消除母亲落入饿鬼道的业力。目连尊者照这样做,他的母亲就离开了饿鬼道,即使脱离饿鬼道而上生天界。这就是神通没有办法胜过业力的一个实例。由这个实例,我们可以了解,神通不敌业力,想扭转业力,须靠功德力,但功德力有强弱之别,一般的功德力并无力消除轮回六道的业力。

轮回六道的业力要如何消除呢?以我们凡夫来说,我们生生世世轮回在六道,称念「阿弥陀佛」自然就可以消除轮回之业,其他的力量是不可能的。像刚才所说的,目连尊者供养众僧的功德也没有办法消除他母亲的轮回之业,只是转生天道而已,总之,唯有依靠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才可以消除我们凡夫的轮回业力。

第五,佛法力不可思议。「佛法力」就是佛的境界的力量,佛的境界唯有佛和佛才可以互相了解,等觉菩萨以下都没有办法推想。所以在五种不可思议当中,佛法力最不可思议。佛法力不可思议之中,以阿弥陀佛的愿力最为不可思议;十方诸佛的佛法力已经很不可思议,其中更以阿弥陀佛的佛法力最为不可思议。

阿弥陀佛的愿力怎样不可思议呢?这必须要了解《观无量寿经》下品下生的经文,才能够显示出阿弥陀佛的愿力如何不可思议。《观无量寿经》下品下生中说:一位一生造五逆十恶的众生,临终的时候地狱之火已经烧到他的脚底了,那个时候他才开始惊慌求救;因得遇善知识为他开示助念,他只不过跟随善知识念了十句「南无阿弥陀佛」,当下地狱之火即时化作莲花,他马上坐着这朵莲花离开了地狱的果报,即时脱离了三界六道,瞬间往生极乐世界,进入佛的涅槃境界。

若以下品下生这种众生的极重恶业,以上品上生的功德是没有办法消除的,甚至以其他诸佛的功德也没有办法可以消他的业,更遑论救度他离开地狱往生极乐净土。就好像《悲华经》所说的,有一千佛看到娑婆世界、五浊恶世的众生,贪、瞋、痴非常强盛,业力非常强大,所以都摇头而去,没有办法救度我们。所以,像我们这类的众生就唯有阿弥陀佛可以救,也因为有办法可以救我们这样的众生,才显示出这尊佛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议。

我们时常说「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其实「不可思议」这四字是非常神圣的。一切众生念佛就能够离开六道轮回,就能够往生成佛,这才能称上不可思议,除了这个之外,其他都是可思议的。

阿弥陀佛可以救我们,真的不可思议。为什么?我们的业有多大?《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就说:

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

像这样的业,以我们本身有限、微小的力量是不可能消除的。

十方诸佛以《悲华经》一千佛作为代表,这一千佛既然对我们摇头,对我们没有办法,所以离开我们而去,这表示其他的佛也一样,没有办法救度我们,唯有阿弥陀佛才有办法。

佛就是要度众生,他本身既然没有力量救度,就介绍别人来救度;阿弥陀佛有力量,所以诸佛就向众生介绍阿弥陀佛。因此尽虚空、遍法界、不可思议的诸佛如来,都在赞叹阿弥陀佛,原因就在这里。因为阿弥陀佛救得起我们,这就是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地方。(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