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相
我们很多人希望临终有瑞相,大师说得也很恳切。
临终之瑞相,不必预为期冀。但平时念佛相应,临终自得随佛往生即已。
因为往往有这样的心,就要做样子,心就不柔顺,不是随缘。他自己说:“我一定要站着走,我一定要坐着走。”这就不是完全靠倒阿弥陀佛,他就有一个心要怎么怎么样,这样就会分叉,就会有障碍。
我们有没有到那个境界呢?如果有这个工夫,你不用这样讲,自己心里就知道,也不必提前吆喝;如果没有,到时候要硬撑,这就起麻烦了!
所以说不要预期,只贵平时相续念佛、信愿念佛,顺应阿弥陀佛的誓愿,到时候自自然然地随佛去往生就好了。
谁知道我们临终是什么样的走法呢?说不定在半路上,说不定在家里脑溢血了,说不定遇车祸空难。这些事情我们都不能预期,只是我们现在好好念佛就可以。
傅闪老居士老实念佛走着往生
陈贤居士大约十天以前,在菲律宾的马尼拉遇到一位莲友,今年六十多岁了,他外婆往生就很殊胜。他外婆,叫傅闪,信愿寺的信徒。一九七六年,她八十岁,因为七月十五是佛欢喜日,十四到十六,寺院做三天法会。七月十六那天,她大清早到寺院参加法会,衣服穿得干干净净,鞋也换得很干净。她平常带小孙子,这个小孙子穿衣、拿鞋、拿袜子都找奶奶,奶奶很慈悲。但那天早晨小孙子问她找袜子,他奶奶就呵斥他说:“从今天开始,袜子你要自己找了,不要找你奶奶了。”——看来这个老人家预知时至,所以,她事先做这样的安排。
下午,这个老菩萨在大殿里跟她女儿一起念佛,就告诉她女儿说:“我看见金童玉女来了。”她女儿一看,什么也没看见,就看见两只蝴蝶,在那儿飘飘地飞。
等会儿法会结束了。她和女儿一起离寺,跨出寺门时,女儿喊她,她就站在那里不动了,没有声音,头低下去了。
“妈妈怎么不动了?是不是看到地上有什么呀?”女儿就回头过来,看看地上也没有什么;再看她母亲,也没有反应。拍拍脸,没有反应,摸摸鼻子,没气了!
你看,她是走着路,走着路就往生了。还有的人是坐着往生,还有的是站着往生,她是走着就往生了。
这个老菩萨平时就念佛,她不识字,你看连佛菩萨来接引,她都说不清,叫金童玉女。金童玉女是民间所讲的话,就代表好,不是一般的人,其实就是佛菩萨来接引。往生的时候,边走边走,她的神识,就在这个过程当中,就随佛接引往生西方了,人就站在那个地方了。你看,多么的殊胜!她没有事先打广告,说“我要站着走,走着走”。她如果事先打这个广告,怕走不了。她就是老老实实念佛,就是一个愚痴人。
她就是很自在,我们很羡慕她。我们很羡慕她怎么办?我们自己就实实在在念佛。
青岛张氏实实在在念佛往生
再讲一个故事。在《影尘回忆录》里边,倓虚法师讲的。
青岛有个姓张的妇女,她有两个孩子,一个大概七八岁,一个十来岁,丈夫是在码头上拉脚力车的,可见是很贫寒的一个人家。那时候倓虚法师在湛山寺讲经,讲念佛,她也去听。听了回来就念佛,她一想,“好啊!家里也穷,事情也多,还遇到这么好的一个念佛法门”,她就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她的年龄也不大,孩子才八岁、十来岁,她也就三十来岁吧,过去人结婚也早。
有一天早晨,他丈夫就要拉车出门了,她就跟她丈夫说:“某某人哪!从今天开始,你要好好带两个娃过日子了。”
他说:“你到哪里去啊?”
“我要到佛国去了。”
她丈夫平时没有信仰,她自己信佛念佛,估计她平时和丈夫也没有什么交流,就自己念佛。
她丈夫一听就恼火:“哎呀,你还往生佛国呢!我们家穷得还不够啊?你还跟我来这一套。”意思是说:“这是人家吃饱了饭、没事干的人在家里念佛,往生佛国。我们家这么穷,带两个娃,还要烧饭做菜,我还要出去拉车,我们家这么穷,你还不够!你得了吧!”冲她一句,自己就头也不回,又去拉车了。
这个妇女心里边也不惊动,也没有说“我今天往生佛国打招呼,你还骂我一句”,她一点也不气,心里很安定,把两个小孩叫来,说:“你们从今天开始,要好好听爸爸的话,跟着你爸好好过日子,妈妈要走了。”这两个小孩哪听得懂?就出去玩了。
一直玩到中午,这两个孩子就要回来吃饭了,喊:“妈妈!”妈妈也不理他们,再喊也不理,妈妈坐那个地方;去推她,也不动。小孩一看,感觉情况不对,怎么妈妈跟平常不一样了,一点儿也不理他们了,就吓得哭了,哭着跑出去。邻居跑来一看,原来张氏坐在那个地方就往生了,鼻息都没了,就这么殊胜就往生了。
他丈夫知道之后,跑回来悲伤地哭了一场。家里很穷,也没有钱给她下葬,还是莲友们凑一点钱,买了一个薄板棺材,给她葬了。
你看她也有家务活要做,她也没有唱高调要怎么样,实实在在念佛,实实在在往生,是我们念佛人的榜样、模范。
往往很多好像看上去不起眼的人,确实走得很殊胜;平时名气很大的大法师,走的时候,说不定哭爹叫娘的也很多。实在是上智不如下愚,像印光大师讲的:通宗通教之人,往往赶不上愚夫愚妇老实行持。确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