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往生论》枢机
偈言:
我依修多罗,真实功德相,
说愿偈总持,与佛教相应。
《论注》释此偈有二重意义:一、成优婆提舍名。二、成上三门,起下二门。
也就是天亲菩萨依此偈宣示本论能成“优婆提舍”之名。又此偈成立礼拜、赞叹、作愿三门,生起观察、回向二门;
若无此偈则上三门不能成,下二门无法起。可知此偈贯穿于五念门及全论,如同人身有筋络而连持奔走、门户依枢轴而转动开合。就此,《论注》 “何所依” “何故依” “云何依”的“三依释”具有很深的理论意义,但这里我们不妨稍换一个角度来浅显地说明。
天亲菩萨一开章即明示自己一心归命称名愿生,这在天亲菩萨自己当然不需要解释,可是要成为“优婆提舍”之名,必须给出佛经的理由,所以说“我依修多罗,真实功德相” 。由此说明,天亲菩萨于无量法门中选择往生净土、于十方净土中独愿西方极乐、一切诸佛中归命弥陀一佛,并不是个人无来由的专爱,而是依据经中佛说,此佛及净土对于我是真实功德之相,故我归命、称名、愿生, “礼拜” “赞叹” “作愿”三门于是成立。具体开展其真实功德是如何之相,生起“观察门” 。此真实功德之相不仅对于我一人如此,而是对于所有的众生皆平等如此,所谓“遇无空过者” ,因此我作论说偈,诚愿一切众生与我共同往生,即是“回向门” 。
如上,从教门来说,五念门皆依“真实功德相”一句而成立;
又从行门来说,五念门亦因此一句而成就,因彼佛真实功德而成就行者真实功德故。且从语便,而说成上三门、起下二门;
实则由彼佛真实功德,通起五门之行,通成五门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