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凡夫入报 全托佛愿

(三)凡夫入报 全托佛愿

报佛报土之判,本为会通“二乘种不生”义。《往生论》言:“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有错解此义者,以为极乐净土二乘尚不能往生,何况凡夫!然经中多言凡小之类往生者,经论相违,如何会通?他宗行者多就此土回心不回心义释此,以二乘种性有二类:一决定性,二不定性。定性声闻,不回心故,不得往生,故论言“二乘种不生”。反之,若能回心向大,亦得往生,如经说凡小往生者。此犹顺圣道之理而释之,未显弥陀超世愿功。执以为净土既为大乘善根界,自当发大心方可得生。善导大师慧眼独具,特就彼土会“不生”义。言不生者,不发生也。此土小机不堪回心向大,但闻彼土易成“小果”,为成小果故,愿生彼国。如来愿力,牵令得生,故经言小机得生。如是小机生彼国土,得闻大乘,即转发大心,不复退转,不再生二乘心,故论言“二乘种不生”,如《观经》下三品之机是。善导大师释言:

此三品人,俱在彼发心,正由闻大,即大乘种生。由不闻小故,所以二乘种不生。凡言“种”者,即是其“心”也。

又十方众生,修小乘戒行,愿往生者,一无妨碍,悉得往生。但到彼先证小果,证已即转向大,一转向大以去,更不退生二乘之心,故名“二乘种不生”。

观此释,知未发大心之凡小类,但回心向佛,无不往生;一得往生,自然成就大心,永不退转。诚如昙鸾大师所言:

声闻以实际为证,计不应更能生佛道根芽;而佛以本愿不可思议神力,摄令生彼,必当复以神力生其无上道心。譬如鸩鸟入水,鱼蚌咸死;犀牛触之,死者皆活。如此不应生而生,所以可奇。然五不思议中,佛法最不可思议。佛能使声闻复生无上道心,真不可思议之至也。

《论》言“女人、根缺、二乘”三不生,然善导大师独于“二乘种不生”论之甚详,而不论“女人及根缺”义,何也?以经有明文故,同时此亦他宗所共许,故不别论,只略言:“女人及根缺,彼无故可知。”

故知:《论》言“不生”者,是就彼土言,显往生净土者,平等一味,无有差别。有但诵其文不明其义者,执以为是因中拣别机类,认为凡夫二乘不能往生“大乘善根界”。善导大师会通此义,证显极乐报土异于诸佛报土,凡小之机亦得往生。为显超世别愿所成报土本为凡小之类,《观经疏》特别设立问答,消释此疑,以“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之答,一扫众疑,彻显凡夫入报,非凭己力,全托佛愿。《疏》云:

问曰:彼佛及土,既言报者,报法高妙,小圣难阶,垢障凡夫,云何得入?

答曰:若论众生垢障,实难欣趣;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

所谓“报法高妙”,即指弥陀愿力成就的报土是法性身土,全体是阿弥陀佛内证境界,小圣以自力尚且不能进入,烦恼炽盛、业障深重的垢障凡夫,如何得往?昙鸾大师言“本则三三之品,今无一二之殊”,已初显直入报土深义。善导大师详辨此义,直探法源,言:由于乘托弥陀本愿力故(因),致使五乘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之机同生报土(果)。此即揭示垢障凡夫(乃至菩萨)能入报土之真因在“全托佛愿”,凡夫往生报土之特别宗义得以畅显。龙树菩萨“乘船”喻及昙鸾大师所言“从转轮王行,游四天下”,今藉大师开显而朗然明了。

净土一法别以弥陀誓愿为出离之增上强缘,所谓“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大师于三缘亲缘、近缘、增上缘中,显“增上缘”义言:

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诸邪业系,无能碍者。故名“增上缘”也。

又,《观念法门》有“灭罪、护念、见佛、摄生、证生”五增上缘之释,广显弥陀超世悲愿。有言:

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此亦是现生护念“增上缘”。

观诸增上缘释,知业力凡夫,若遇弥陀本愿强缘,则“诸邪业系,无能碍者”。若遇普通之缘,则必堕随缘杂善之中,世世生生难得解脱。吾辈至今犹在生死苦海,即因无始以来,未遇出离强缘故。如善导大师言:“正由不遇好强缘,致使轮回难得度。”缘之重要,于此可知。

此问答中,问言“垢障凡夫,云何得入?”答时不滞垢障凡夫,广而言之:“托佛愿力,五乘齐入”。显凡夫往生,固托佛愿,圣人往生,亦无不如此。即愿生弥陀净土者,无论善恶凡夫、大小圣人,无一不是乘弥陀本愿力也。所谓:

弥陀成就之报土,众生自力不能到;

圣凡善恶皆齐同,唯托弥陀本愿力。

观“五乘齐入”之言,知净土法门虽本为凡夫,亦是“万机普益”之法。若依通论,诸佛报土皆是胜妙净土,然凡夫、二乘乃至菩萨,也无法入佛报土。如《仁王经》言:“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以三贤十圣虽有修证,但智行未圆,只能感得相应果报,无由入佛报土。此即是“唯是自力,无他力持”之局碍。极乐净土则迥异十方佛土,既是高妙报土,同时又是十方众生都能往生的无比无伦之报土。良以弥陀报土是酬报第十八愿“十方众生,称我名号,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所成就的“国土第一、而无等双”之净土故。此弥陀报土“超诸佛刹最为精”,“人天善恶,皆得往生;到彼无殊,齐同不退”。此即弥陀本愿特别殊胜处,故别称“超世悲愿”,号“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也。

“五乘齐入”之判,下绝陋劣凡夫卑劣之心,令作决定往生想;上绝圣道行者法情之执,令速归他力强缘。畅佛本怀,无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