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唾沫
鲁迅的杂文《一思而行》中有这样一段话:“假使有一个人, 在路旁吐一口唾沫,自己蹲下去,看着,不久准可以围满一堆人; 又假使又有一个人,无端大叫一声,拔步便跑,同时准可以大家都 逃散。真不知是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这段话真是把国人好奇、盲目、求异、从众、理智混乱暗钝的 相状刻画的穷形尽相,入木三分。
只是民国时期国人如是,时间过去了一百年,虽然这一百年 经历了很多,但今古不隔,人性难移,情况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
曾碰到过一人,为表显自己虔诚之心,千里迢迢从安徽骑摩 托车到山西,拜某名师学佛,回来时获赠名师讲解的《法华经》法 宝数册,我拿起一本随手翻开一页,便觉漏洞百出,满目破绽,而 且所犯均是极低级的错误,如此竟还动辄授记听众中弟子开悟证 果、乃至当下成佛,真敢打这种出格的大妄语啊!我问对方:“你 不觉得这书有问题吗?”对方答:“随法师求学者甚众,且法师对 每一个人都特别好,亲自帮我铺床,感动死了,绝没有问题!”
晕倒!弟子多就代表是真理所在吗?帮弟子铺床就意味着是 善知识吗?我也是被这种神逻辑雷到了。
这是一个缺乏冷静、精神浮躁的时代,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 不管在任何的舆论圈里,似乎只要有人敢讲,敢于振臂一呼,就自 然有市场,自然有一批热情的粉丝云集而来,且话说的越大,来人 越多,真真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少粉”,至于说讲的人是谁,讲 的是什么内容,那都不重要,关键看态度。如同鲁迅的那段话,不 在乎是谁蹲在地上看,也不在乎蹲在地上看的是什么,关键在这 个人当下看唾沫的神情,有一人好奇凑过来,便会吸引第二个来 伫足,渐渐人就越多,围观者越多,吸引人也就越多。
史总曾赠书两册——《看不见的心》、《广义虚拟经济》,说是 若照两本书中的理念来搞经济,完全能把两块一文不值的土疙瘩 卖到上亿的价钱。过去我不信,现在我则越来越信了,尤其是最近 看了鲁迅这“一口唾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