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要在乎哪一品往生么
以前没有接触过经典,对上中下品的往生知道的也不多,有幸听到智随法师在讲《净土宗判教史略要》时提到这个问题。
师父开示时,总是告诉那些老居士:“能听懂就听,听不懂也没有关系,知道念佛就好了。”下面都是师父的文字,要是没看明白,就念佛好了,啥都不耽误的:
纵下品生者,虽不知往生之理,一得往生,种种知见烦恼,亦自然而灭。如《大经》言,“生身烦恼,二余俱尽”。此横超法益,非余法能及,最难信受。昙鸾祖师依二十二愿意言:
案此经推,彼国菩萨,或可不从一地至一地。言十地阶次者,是释迦如来于阎浮提一应化道耳。他方净土,何必如此?五种不思议中,佛法最不可思议,若言菩萨必从一地至一地,无超越之理,未敢详也。
此释意显:往生净土者,无品位之别。然经中处处言三辈九品差别相,如何会通?通观《大经》,知虽言差别,意实平等。《大经》言:
其诸声闻、菩萨、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达,咸同一类,形无异状;但因顺余方,故有天人之名。颜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
故知,经中虽权说差别(亦或本师曲顺圣道法益、巧摄圣道行人归于净土之方便施设乎?或顺凡情,就机之深浅而暂论品位乎?或绝凡夫慢不勤策之偷心乎?圣义幽深,凡心难测),意实一味。昙鸾大师《赞阿弥陀佛偈》释此义言:
安乐声闻菩萨众,人天智慧咸洞达;
身相庄严无殊异,但顺他方故列名。
颜容端正无可比,精微妙躯非人天;
虚无之身无极体,是故顶礼平等力。
又《往生论注》言:
愿往生者,
本则三三之品,
今无一二之殊,
亦如淄渑一味,焉可思议!
机虽有“三三之品”,同乘佛愿,往生净土,则“无一二之殊”,正所谓“同因同行至菩提”也。
极乐果报“平等一味,随意显化”之义,以此开显而明朗,此是昙鸾大师首彰“凡夫往生报土”宗义,因果分明,一目了然。大师如是透彻经意,显净宗心要,真乃“深得佛心,具无碍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