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号统摄一切
这第十二条文出自《观经》“真身观”。《观经》先讲十三定观,其中第九观叫“真身观”,“真身观”观想成就之后,见到阿弥陀佛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那么高,放出无量的光明,见到这尊佛,这尊佛向他表示什么呢?这个观想的人就不明白了:从观想念佛进入称名念佛。见到什么?见到佛光普照,是摄受那个念佛名号的人。他就开悟了:“噢!原来阿弥陀佛的光明是摄取念佛众生的。”这叫做由观察正行进入称名正定之业,显示观想念佛的目标、方向是引导到称名念佛当中。
所以,善导和尚才讲:“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定善十三观的第九观最为殊胜,因为前面的日想观、水想观,那都是初级的,然后,地想观、宝树观、宝楼观……,最殊胜的就是第九真身观,直接观阿弥陀佛报身之相。第九真身观成就之后,引导的方向到哪里呢?“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而不是“观佛众生摄取不舍”,主要是从这里引导进入念佛。这是释迦牟尼佛讲这部《观经》的巧妙之处。因为这部《观经》韦提希夫人一开始就问释迦牟尼佛:“世尊啊,我要往生极乐世界,请您老人家告诉我怎么观想吧。”凡夫的心总以为观想很殊胜,“你念几句佛的名字,念几句佛,这有什么殊胜的?观想多殊胜!”我想在座各位多少也有这样的心理。可是,这个法门不是这样,在净土法门里边,称念弥陀名号最殊胜,观想成就之后,引导进入念佛。
在整个《观经》结束的时候,观想那么殊胜,释迦牟尼佛不付嘱给阿难,而把持无量寿佛名——念佛付嘱给阿难。为什么呢?因为六字名号包含了一切观想功德,你再殊胜的观想,也在六字名号当中,所以六字名号殊胜,称名念佛远超过观想念佛。阿弥陀佛以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作为本愿,说“十方众生,称念我的名号,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他没有说“十方众生,观念我的佛身,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观想也难,也做不到。而阿弥陀佛还发了一个誓愿说:“十方诸佛赞叹我的名号。”他也没有说“十方诸佛赞叹我的身相”,赞叹身相,凡夫也观察不来。所以,是以名号统摄一切,这是净土宗的一个根本基础。没有超过名号的,无论如何观想,无论如何修实相法,无论如何开悟,都不能超过六字名号。你再开悟,也是小悟,你不可能悟到阿弥陀佛的功德。所以禅宗祖师开悟讲:“千悟万悟悟不到,就是一句佛名号。”你再开悟,还是凡夫啊,或者说还是小菩萨啊,你的悟,不可能比阿弥陀佛悟得更大啊,你怎么能超过阿弥陀佛呢?何况阿弥陀佛的智慧是十方诸佛光明所不能及,何况你修的这个小悟呢?这一句六字名号,“唯佛与佛乃能究竟”,凡夫不可测度,“二圣非所测,唯佛独明了”,声闻菩萨都不能测度,只有佛才知道念佛这个法门是这样的殊胜,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