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杂有异

专杂有异

接下来第三段:“余比日自见闻,诸方道俗,解行不同,专杂有异”,“余”就是善导和尚自称。我近来亲自见到,亲自听到,“诸方道俗”,各地出家人、在家人,“解行不同”,他们对于佛法的理解不一样,对于净土门的理解也不一样。因为理解不一样,修行的方法就不一样,叫“解行不同”。比如说,我们依善导和尚理解的,净土宗是阿弥陀佛选择的本愿,净土念佛是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本意,专修念佛是正定之业,决定往生。这是我们的解,我们也这样去做、这样去行。可是有人不这样解,他认为专修念佛往生不定,一定要如何如何杂行杂修才更有把握。他有这样错误的理解,就有错误的行持。所以,我们学净土宗这个解,不是我们自己内心随便可以解的,一定要依据佛经、祖师的解释作为我们的领解,依祖师的智慧作为我们的智慧,依佛法的智慧作为我们的智慧。“解行不同,专杂有异”,怎么不同呢?或者是专修念佛,或者是杂行杂修,这是有所不同了,在我们周围也看得到,有人专修念佛,有人杂行杂修,就是因为理解不同。

我们这次来共同学习,是让大家的思想都能统一到净土法门的正确轨道,不被其他的理解、其他的异见所左右、动摇。

“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虽然说有专有杂,可是所见到的结果呢,只要是专修念佛的人,叫“专意作者”,“十即十生”,十个就有十个往生,百个就有百个往生。

“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杂行杂修的人称为“不至心者”,不是真实心愿往生净土,所以叫“修杂不至心者”(如果你真心愿生净土,一定会专修念佛)。那么这样的人,一千个当中没有一人往生。

大家都愿意往生净土吗?(“愿意。”)是愿意选择千中无一的办法,还是选择百即百生的办法?(“百即百生。”)百即百生是什么办法?(“专念阿弥陀佛。”)那你们今天回去以后应该怎么做知道了吧?如果别人回来告诉你“哎!你跟我后面杂行杂修,功德很大”,你愿意吗?(“不愿意。”)他讲五遍你就愿意了吧,讲一遍可能不愿意。(“不会。”)讲上十遍也不干!信心坚固,对了,那就是听法得到了利益。有时候讲多了, 你就跟他后面跑了,跑了之后,他奖赏你说:“某某居士,你是大德居士。”结果最后呢,你往生的佛果给他偷掉了,那你就太亏了。我们今生今世不求人家表扬我们,也不求人家说我是一个很有修行的人,我们只求往生极乐世界有把握。把往生的佛果深深地埋在我们的心中,很安定,吃下这颗定心丸才重要。

以上第三、第四文是善导和尚对于净土宗的行(修行)的判别。净土宗很简单:根据道绰禅师的教判,我们从圣道门进入净土门;根据善导大师的行判,在净土门当中,由杂行进入正行,正行当中,由助业进入专称名号正定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