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解答五问
凡夫之心,犹如猿猴,无静定时;
然此理之信,如如不动。
所谓“流急月不去,心乱佛常住”。
(一)念佛往生愿言:“欲生我国,乃至十念。”“乃至十念”即是“平生之机,上尽一形;临终之机,下至十声一声之念佛”,故凡愿生彼国,而一生专念之人,必得往生。
以前念很多,后来没念,忽然死亡,则往生不定。由后来没念,恐愿生心已变,未契佛愿。若其直至临终,犹有愿生心,则十念一念必生。
信受弥陀救度之人,其信必彻至临终不变,而信行一体,故信受弥陀救度之人,必能愿生彼国、一向专念,直至临终不变。
(二)生病口不能念佛,心尚能忆佛,且愿生心不变,故不妨往生。何况愿生之人,临命终时,佛与圣众,不请自来,“慈悲加佑,令心不乱”。若信知此理,则病痛、昏迷,心无不安;若有不安,可见其尚未信知此理,则宜习闻此理,以启其信,而安其心。
凡夫之心,犹如猿猴,无静定时;然此理之信,如如不动,所谓“流急月不去,心乱佛常住”。若会动摇,则仍未闻信此理。
(三)五堂功课及其职务之外,专念弥陀便可,此即“乃至十念”之意;以“十方众生”,僧俗男女、士农工商,各守岗位,各司其职,或能多念,或能少念,但随各人根机念佛便可。
(四)若自行之外,尚欲化他,则可量力研读有关经论。否则,层出不穷之书,于己何涉?往生之后,三明六通,百千法门,不求自证。现在纵能背诵千言万语,临终一句难凭,唯佛是赖。
(五)但以净土法门为临终或中阴身开示便足。《度亡经》属密法,吾人学净不学密,故依净不依密。
因寺规须作诸余功课,但不依之作为回向往生业,则毫无妨碍。其余时间则专称佛名,以往生定业,在于“乃至十念”之专称故,不藉诸行之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