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身归悟真 亲证三昧

五、身归悟真 亲证三昧

为了自己,也为了一切众生豁开一条成佛大道的善导大师,选择来到终南山悟真寺,这一年,他仅23岁。

终南山自古为中国的龙脉,不但与儒道渊源极深,且以其特殊的地理人文环境,为佛教修行人提供了优越的修行场所,所谓“天下修道,终南为冠”。从古至今,有无数修行人在这里开悟证果,成为祖师。

悟真寺在长安之南的蓝田终南山北麓,这里自然环境极佳,水曲九折,山环四周,竹林青翠。悟真寺历代高僧辈出,最早有东晋鸠摩罗什的高足道恒法师,在悟真寺所在的蓝谷建立悟真山舍,收藏了大量佛学经典。其后,此地幽寂的山林、藏留的佛学典籍,一直吸引天下无数佛子来此修习佛法。隋唐时期,净影慧远大师的高徒净业来此开山建寺,正式命名为“悟真寺”。后又有慧思的高徒慧超法师来此驻锡,继而有静藏、空藏、法诚相继来此修行弘化。他们有的精通三论,有的妙悟法华,有的通达摄论,都是当时佛教界的精英。

寺里清幽静谧的环境非常适合清修。善导大师依照《观经》的观想方法,经过数年的精勤用功,证得了观佛三昧,在深妙的定境之中可以遍览极乐世界的楼阁、瑶池、金座等等,如同看眼前之物,历历分明。

三昧是一种极其高深的定境,是古今高僧大德都难以企及的境界,。而此时证得三昧的善导大师才二十几岁,如此年轻、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在没有明师指导的情况下便亲证三昧,翻遍古今所有高僧传记,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了。

无怪乎律宗开宗祖师道宣律师会把一个比自己小几十岁的善导大师写进《续高僧传》里面。那时候,善导大师才二十多岁,还不是很有影响,还没有开始弘扬净土教法。青年立传,可谓从古到今绝无仅有。

正是由于善导大师观佛三昧的成就,随时能够在定中出入极乐世界,故而他在后来的净土宗著作中时而写到极乐世界景象场景之时,写得亲切生动至极,让人读之如临其境,宛在目前,这是后世祖师都所难以企及的。例如大师在《般舟三昧赞》中描写极乐世界的宝楼宝池的一段:

种种庄严不可识,内外相看无障碍。

停足须臾受法乐,三昧无生自然悟。

地上庄严众宝间,杂色相参百千万。

宝座华台处处满,随心受用光来照。

百千童子菩萨众,各捧香华临池看。

或坐或立池渠岸,或有寻阶入宝池。

或立于沙或至膝,或没腰头或悬注。

或取金华百宝叶,授与岸上看池人。

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穷微极妙,不可具识,宝楼宫殿光明莹彻,内外相看无所障碍。随所停足之处,须臾之顷,饱享无穷法乐的同时,自然悟得无生法忍,进入三昧定境。黄金地上,无量众宝庄严无尽,放出百千光明,七宝合成的宝座与莲华台布满虚空大地,往生之人随其心念,自然受用,弥陀心光永远照注。极乐国的童子、菩萨们,各各手捧香花,临池而看。有的坐在池边,有的站在渠岸,有的沿着阶梯走入池中。池中八功德水,各随人愿,有人不要一点水,伫足独立于池底金沙之上;有人让水没至膝盖;有人令水没于腰;有人使水没于头;还有人让水从头顶上悬注下来;也有的人,采来池中金莲花的百宝之叶,送给池边看池之人。

极乐世界如此美好、庄严、自在、神妙的景象,在善导大师的笔下栩栩生动,逼真至极,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读者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