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佛身佛土论

八、佛身佛土论

净土宗以往生弥陀净土为宗旨,则此净土是何种净土,自然成为净土教理及行人关注之重点。

考察净土宗教理发展之脉络, 《易行品》主要在解决如何达致“现生不退” ,对比圣道门之难,而指明净土门之易,目的在令众生于今生、此土舍难取易而归于弥陀本愿,而于往生后之佛土位格,未作详细说明。也就是说, 《易行品》对此是采取“意在不言”的方式,因为既然仗彼佛本愿,现生即得不退,则由彼佛本愿所成就之佛土,以及往生彼土所得之利益自然更加殊胜。

《往生论》则在《易行品》 “怯弱下劣,现生致不退”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上圣下凡,往生速成佛” ,所以对于往生后为什么能速成佛、是怎样的速、速成佛之后又是何种状态等等方面,必须作出理论回答。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即是“佛身佛土论” 。

《往生论》以如来是“真实功德相” ,彼土是“第一义谛妙境界相” “三种成就,愿心庄严。略入一法句,谓清净句,真实智慧无为法身”等等而说明之。由其言简义深,幽奥难明,非经大智之人明晰剖解,无尽妙义,亦将如云封雾锁,无人得知。

随着净土法门在中国的传入、普及及兴盛,至隋唐时代,关于弥陀净土及弥陀佛身之位格,亦即报、化问题,遂在教界激起种种议论——这是后话。但在昙鸾大师的时代,一般教界对此问题尚处蒙眬不觉的状态,而昙鸾大师作为净土宗教理系统有形化之先觉者,藉由注释天亲菩萨的《往生论》 ,对弥陀佛身佛土率先作出了深刻独到的解释,为后世垂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