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多善根章
——以念佛为多善根,以杂善为小善根
《阿弥陀经》云: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舍利弗,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
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
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其人临命终时,
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
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善导释此文云:
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
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
七日七夜心无间,长时起行倍皆然。
临终圣众持华现,身心踊跃坐金莲。
坐时即得无生忍,一念迎将至佛前。
法侣将衣竞来着,证得不退入三贤。
私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者,诸余杂行者,难生彼国,故云:“随缘杂善恐难生”。“少善根”者,对多善根之言也。然则杂善是少善根 也,念佛是多善根也。故《龙舒净土文》云:襄阳石刻阿弥陀经,乃隋陈仁棱所书,字画清婉,人多慕玩。自一心不乱而下云:“专持名号,以称名故,诸罪消灭, 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今世传本脱此二十一字。
非啻有“多少”义,亦有“大小”义:谓杂善是小善根也,念佛是大善根也。亦有“胜劣”义:谓杂善是劣善根也,念佛是胜善根也,其义应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