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种自然

二十、三种自然

从佛逍遥归自然,

自然即是弥陀国,

无漏无生还即真。

南无阿弥陀佛,来信敬悉,你所言甚是,八万四千法门是真实法门之通道、方便,佛的最终目的在宣说弥陀救度。

凡夫称佛名,与佛成一体;日夜同起卧,出入共相随。

常忆佛念佛,三业不离佛;现生得安稳,自然生极乐。

离人为的造作,法的自性谓之自然。古代之印度有“自然外道”之一派,提倡万物是自然生起,并非有原因而生起,此外道的自然是无视因果之理的自然;而佛教所说的自然并非无视因果之理的自然,在诸经论中使用“自然”的例子有三种:一、业力自然,二、愿力自然,三、无为自然。

一、业力自然:依善恶之业因自然生起良窳苦乐的结果。如《大经》卷下所说:“善恶自然,追行所至,窈窈冥冥,别离久长。”“但作众恶,不修善本,皆悉自然入诸恶趣。”“故有自然三途,无量苦恼。”“诸恶所归,自然迫促。”

二、愿力自然(或说“他力自然”):是指弥陀本愿力,凡是被弥陀救度而往生极乐净土,都是由于弥陀的愿力而自然往生。《大经》说“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信受弥陀救度之人,必被弥陀愿力自然地牵引而决定往生净土,亦即进入无量光明土。故信他力之念佛人,不用自身之力(体悟自力无力,无有自力),弥陀佛名之力用,自然使念佛人往生成佛,所谓“念佛成佛是自然”。

三、无为自然:指“真如法性”,所有的“有为法”是由因缘力所造出的,而真如法性之理是离开因缘力的造作而自然存在,故名“无为自然”。《大经》卷下赞叹极乐净土是“无为自然,次于泥洹之道”。“颜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此之“自然”、“虚无”、“无极”,都是指真如法性的妙理,所谓“得至莲华藏世界,即证真如法性身”。《法事赞》卷下说:“从佛逍遥归自然,自然即是弥陀国,无漏无生还即真。”又说“极乐无为涅槃界”,极乐净土是与真如法性妙理一致的境界,其所有万物不待造作,自然显现,故谓自然。

三界凡夫随业力自然升沉六道,自然受苦乐果报,故现今所见的大自然是凡夫共业使然,尚在三界,应当远离。昙鸾祖师说三界是“虚假、污染、颠倒、破坏、轮转、无穷”“三界是生死凡夫流转之暗宅”“三界是有漏邪道所生,长寝大梦,莫知悕出”。

信顺弥陀救度而念佛愿生之人,在弥陀本愿力之自然中,亦即在弥陀光明摄取中,自然离六道入净土证佛果,所谓“佛力住持”。

弥陀心中充满十方众生,但唯有信佛念佛之人,蒙佛心光摄取,而未信者只蒙光照,未被摄取,故不能自然往生。

三界有情无情非佛示现,都是众生共业自然所感,故有六道轮回,苦乐等受;佛眼观之是假相,众生受之是真实。所谓“无明覆慧眼,来往生死中;往来之所作,更互为父子。怨亲数为知识,知识数为怨亲”。三界颠倒如是,故极乐之生,不可挽也。

凡夫所见所思的自然,都是业力自然,非无为自然,因为未破根尘识十八界故。若依愿力自然,便能横超业力自然,而证悟无为自然,便能变化十方,自在无碍。犹如极乐世界“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佛说阿弥陀经》)

一九九九年六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