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助念与超度

八、助念与超度 315.问:很多居士特别在意临终,甚至心怀恐惧,这是怎么回事?

答:可能他们误解了《阿弥陀经》的“心不颠倒”,以为必须做到心不颠倒,阿弥陀佛才现前接引,平时的念佛一心为了临终能达到如入禅定的功夫,或至少要身无病苦、正念现前。而临终状况如何,谁也没有绝对把握,所以心中惴惴不安,互相约定前来助念。

从《阿弥陀经》的经文次第可知,往生人心不颠倒是因为阿弥陀佛与圣众现前的缘故;《观经》九品往生的情景也都是佛圣现前之后,往生人欢喜踊跃随佛往生。

如果平时信愿具足,念佛之行贯彻一生,则临终无人助念也必定往生。

316.问:什么是助念?

答:助念是净土宗开宗祖师善导大师根据《观经》下品往生经文而提倡的,是为平时没有闻信念佛法门的人特别施设的。下品众生是十恶、破戒、五逆(杀父、杀母等极重恶业)的众生,临终才经由善知识开导,念佛十声、一声而往生净土。善导大师据此号召净土宗行人为世俗的临终人助念——先向他开示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生起本末以及极乐净土的庄严景象,然后带领他念佛。

317.问:助念是念“阿弥陀佛”呢,还是念“南无阿弥陀佛”?

答:助念是为临终人服务的,要看他的情形。临终之时四大分离,身体阵痛,呼吸急促,因此在情况紧急的时候可念“阿弥陀佛”,速度加快;在比较缓和的时候可以慢下来,或念“南无阿弥陀佛”,以临终人能跟得上为度。

318.问:如果临终人昏迷呢?

答:那也要像对待清醒的人一样对他开示、念佛。从表面上看他昏迷了,但他的神识可能更为清醒。很多濒死体验都证明了这一点。

319.问:助念只是念佛吗?

答:是的,《观经》的助念只是帮助临终人念佛。佛号简单容易,方便随念;如果念经,临终人听都听不懂,更不要谈随念了。要依准经典,如理如法。

至于有人见临终人慌乱挣扎,于是改念别的佛菩萨名号或经咒,以期消除业障,这也与经义不合。若论消业,一切无如念佛,《观经》下品上生临终人闻大乘诸经首题名字,只除千劫罪,而称念“南无阿弥陀佛”,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

320.问:要助念到什么时候呢?

答:一般念到断气后八小时。如果临终人命终之时即生起信心,当下即可随佛往生;如果他尚有留恋,八小时之后身体完全冷却时方肯离去。为稳妥起见,一律加念八小时。

321.问:如果临终人留恋尘世,是不是难以往生?

答:是的。甚至有人念佛多年,临终关头突然改变主意,留恋家人,不想往生了。

322.问:那该怎么办?

答:首先开导临终人,让他正确面对现实,妥善交待遗嘱,不要因有未完成之事而心有所执。然后劝导家属用正确的方法爱护临终者,提前处理掉自己的悲伤,不要痛哭流涕,破坏临终时刻的安详。在临终人能看得见的地方挂一张佛像,打开念佛机,营造一个神圣的氛围。赞美临终人的善行,告诉他极乐净土的庄严景象,那里才是娑婆游子真正的故乡,阿弥陀佛垂手苦盼,欢迎愿意去那里的每一个人。接着引导他念佛,家属和莲友分班助念。临终人如果不能随念,可让他静听佛号声。在助念过程中可多次开示。

须要注意的是,临终人气绝之时,切忌搬动、哭泣、揩洗、换衣,因为死亡时刻的情绪会被极端放大,一旦身体受到干扰,他会感到异常痛苦,生起很大的瞋恨心,从而堕入恶道;或见亲人哭泣,心生怜爱,放弃往生。

323.问:八小时之后换衣服,身体不就僵硬了吗?

答:如果身体僵硬,可用热毛巾搭在关节处,使其变软。其实,经过助念的人一般都会身体柔软。

324.问:如果断气以后助念的人才赶到,助念有效吗?

答:当然有效。他的神识还没离开,很容易沟通。

325.问:如果殡葬仪式已经结束才知道助念这回事,有没有补救办法?

答:有。这时的开示、念佛叫作“追荐”“追福”或“超度”“超拔”。亡者神识依我执和习气生成酷似前生的身形,因为由意念所生,所以称为“意生身”;又因为处于由死亡到转生的中间状态,所以称为“中阴身”。中阴身时常处于昏迷状态,即使清醒,也因恶劣的环境逼迫,思想极度混乱,甚至不承认自己已经死去。但他因为由意识所生,具有某种程度的神通,所以很容易被引导,也很容易被家人的诚心所感动。

中阴身阶段一般不超过四十九天,可抓紧这段时间,为他念佛超拔。

326.问:亡亲已经去世多年,也可以为他念佛吗?

答:可以。超拔亡亲,任何时候都不算晚。如果他确已堕入饿鬼道、地狱道,为他念佛会令他转生善道;如果他已转生人道、畜生道,为他念佛会令他改变际遇。

以念佛或修善的功德回向给亡亲,亡亲可得到七分之一的利益。

415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