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佛教的道场 65.问:佛教的寺、院、庵有什么区别?
答:寺,本是古代朝庭机构的名称,如“大理寺”。汉代设有鸿胪寺,用以招待四方宾客。后来佛教传入中国,从西域来的僧侣渐多,于是在洛阳建白马寺,专供外来僧侣居住。寺,也就成了佛教道场的专用名称了。
院,本是寺内的一部分,后来也用于单独居所的名称,规模一般比寺小。
庵,本意是隐居茅屋,是最小的佛教场所,多为出家女众所居住。
佛教的寺、院、庵不能与道教的宫、观、庙混为一谈。
66.问:为什么寺院大门称为山门?
答:因为寺院多建在山中,所以寺院大门称为“山门”,又称“山门殿”。又因为寺院大门多是三门并立,象征空门(中)、无相门(东)、无作门(西),故又称“三门殿”。
67.问:能否大体介绍一下寺院的结构?
答:寺院建筑因宗派不同而有差别,如禅宗寺院以禅堂为中心,律宗寺院以戒坛为中心,藏地寺院与汉地又有所不同。
目前汉地大部分寺院是从明清传下来的统一格局,一般进了山门就是天王殿。天王殿正中供奉弥勒菩萨,两侧供奉四大天王,弥勒菩萨背后是韦驮天。
弥勒菩萨是佛陀的弟子,先于佛陀入灭,上生到弥勒净土。佛陀预言他将在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下生人间成佛。五代时期奉化有一位名叫“契此”的胖和尚,常用竹杆挑着大布袋,逢人便笑,劝人信佛,言语无定却每多灵验,人称“布袋和尚”,圆寂时说偈(jì):“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故而被广传为弥勒菩萨的应化身。后来许多寺院便照他的模样塑造了笑口常开的大肚和尚像,作为弥勒菩萨来供奉。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神,俗称“四大金刚”。他们是:东方持国天王,身为白色,手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身为青色,手持宝剑;西方广目天王,身为红色,手上缠龙;北方多闻天王,身为绿色,一手持伞、一手持银鼠。
韦驮天也是佛教护法神,身穿古代武士铠甲,手持金刚杵。
钟楼位于天王殿东侧,悬有洪钟。有的寺院钟楼下层供奉地藏菩萨,道明为其左侍,闵公为其右侍。
鼓楼位于天王殿西侧,置有大鼓。有的寺院鼓楼下层供有伽蓝神关羽,关平为其左侍,周仓为其右侍。
大雄宝殿是寺院的正殿,又称“大殿”。大殿多供奉三佛或一佛。三佛同殿常见的有“三方佛”“三世佛”和“三身佛”,也有的供奉弥勒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一佛一般是释迦牟尼佛,两边比丘若是一老一少,老的是摩诃迦叶,少的就是阿难;两边比丘若是年龄相仿,则是舍利弗和目犍连。也有的大殿供奉“西方三圣”或“华严三圣”。
释迦牟尼佛像背面一般为海岛观音壁浮雕。大殿东西两侧一般供奉十六罗汉或十八罗汉。
大雄宝殿两侧常有东西配殿,其供奉对象随教派不同而有变化,有设“三圣殿”(供奉西方三圣)的,有设“祖师殿”(多为禅宗祖师)的,有设“伽蓝殿”的等等。
大殿之后,一般是用于讲法和集会的法堂。法堂内除一般性安置佛像外,另设法座、讲台、钟鼓。
寺院中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建筑——方丈室,即住持和尚居住、说法与接待客人之处,有的叫华林丈室(净土宗),有的叫般若丈室(禅宗)。
还有藏(zàng)经楼,即存放佛经之处。
现代都市寺院不仅增设了图书室、电脑室等比较实用的功能区,整体布局也可能简化为一座综合性大楼。
68.问:除了弥勒菩萨,是不是还有很多菩萨,比如我们熟知的观世音菩萨?
答:是的,主要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合称四大菩萨。志愿自度度他、自觉觉他,这叫作发大心,又叫发菩提心。初发菩提心的人固然也可以称为菩萨,但没有得到实证以前仍在凡夫位。发了菩提心,生生世世依照佛法修行,最后才能成就佛果,其间有五十二个菩萨阶位。四大菩萨同弥勒菩萨一样,已证得最高的菩萨阶位,称为“等觉菩萨”。大乘经典特别称道文殊菩萨的大智、普贤菩萨的大行、观世音菩萨的大悲、地藏菩萨的大愿。
山西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四川峨嵋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浙江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安徽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合称四大名山。
文殊,全称文殊师利,是梵文的音译,意思是“妙德”“妙吉祥”,象征诸佛的智德、证德,是释迦牟尼佛的左侍,手持宝剑,象征智慧锐利,坐骑为一头青狮,象征智慧威猛。
普贤,是梵文的意译,亦译为“遍吉”,象征诸佛的理德、行德,是释迦牟尼佛的右侍,坐骑为一头六牙白象,象征六度。
观世音,梵文的意译,遇难众生只要念诵“南无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即“观其音声”前往解救,应机以种种化身救苦救难。所以,有各种不同名称和形象的观音,如白衣观音、送子观音、鱼篮观音、水月观音、千手千眼观音等。观世音菩萨在印度原为男相,传入中国后,大约从南北朝起,多为女子形象,因为女子的气质近乎慈悲精神,易被大众所接受。
地藏,梵文的意译,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所以得名。释迦牟尼佛嘱咐他在弥勒佛出世之前的无佛世界教化众生。地藏菩萨的大愿是:“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69.问:有的寺院壁画面目狰狞,甚至不是人的形状,这是什么道理?
答:密宗的像都表示一定的意义,如佛座上的莲花表示出离心,月轮表示菩提心,日轮表示空慧——通达一切皆空的智慧;手中执持的种种器具也都表示佛菩萨的种种誓愿、智慧、功德等。面貌凶猛的一般是金刚——有大威力的护法神,表示佛教护法、降伏魔军的威力和作用。此外,还有其他许多天神的像。
70.问:佛像胸前的“卐”是什么意思?
答:“卐”仅是符号,不是文字,可读“万”,译为“吉祥海云相”,是三十二种大人相之一。
佛像上的吉祥海云相有的向右旋——“卐”,有的向左旋——“卍”,多数是右旋。
“卐”表征佛的智慧与慈悲无限;旋回表示佛力的无限运作,无限延展,无休无止地救济十方无量的众生。
71.问:寺院一般什么时候举行法会?
答:一般在初一、十五以及佛教节日。汉族地区重要的佛教节日有三个:一是四月初八佛诞节,亦称浴佛节。一是腊月初八释迦牟尼佛成道日,俗称腊八节。一是七月十五盂兰盆节,俗称中元节。
在浴佛节这天,寺院里要举行“浴佛法会”,僧众以香花、灯烛、茶果、珍肴供养佛陀,并用各种名香浸水泡洗释迦牟尼佛诞生像,作为对世尊诞生的纪念。
腊月初八,寺院里要举行世尊成道日纪念法会。因为世尊成道前夕接受了牧女供养的乳糜,所以寺院每逢这天会煮粥供佛。民间喝“腊八粥”的习俗,最早见于宋人笔记。
“盂兰盆”是梵文的音译,意思是“救倒悬”。佛的弟子目犍连看到死去的母亲在地狱受苦,自己无力解救,便求佛救度。佛要他在七月十五这天备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众,以僧众之力使其母解脱。后来,寺院在七月十五这天都举行佛事活动,以超荐历代祖先。
除上述三个节日外,二月初八、二月十五是释迦牟尼佛出家、涅槃日,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是观世音菩萨诞生、成道、出家纪念日,七月三十是地藏菩萨诞生日,十一月十七是阿弥陀佛诞生日,寺院里也常举行纪念活动。
72.问:塔是作什么用的?
答:“塔”又称“塔婆”“浮图”,是梵语省略的音译,意思是“高显”或“坟”。塔一般是储藏舍利(遗骨)的,也有不藏舍利而作为标志纪念之用的。
73.问:开光是怎么回事?
答:一般寺院都有佛像开光法会,相当于世俗的剪彩仪式,宣布佛像落成,以示庆祝,并启发大众的虔诚之心。如果议论“这尊佛像灵不灵?要开光才灵”,则是不妥当的,佛像所在之处,即有佛光,不因没开光而不灵。只是通过开光仪式,起到广而告之、启人信心的作用。
74.问:除了寺院,还有哪些佛教活动场所?
答:上个世纪初,全国各地陆续成立了佛教居士林,即居士们从事宗教活动的团体。现代居士团体更是如雨后春笋,各地纷纷成立学会、书院、精舍、莲社、共修会、青年会、念佛堂等,从事听经、研习、共修、法宝流通等活动。
第二章 佛教教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