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大意(三)(上)
各位法师慈悲,各位莲友:南无阿弥陀佛(三称)
这次佛一所研讨的内容,依然是《无量寿经》大意,内容是以《无量寿经》的五段经文核心来解说。
第一段文是“如来出世本怀文”:
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
光阐道教,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
第二段文是第十八愿,也就是“念佛往生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现在我们就进入第二段经文,也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之中的根本愿:第十八愿。
第十八愿总共三十六字,上一次已经解说过“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这四句,现在从“乃至十念”来解释说明。
乃至十念
“乃至十念”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内涵却很深广,蕴藏着微妙内容。“乃至十念”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乃至临终、十念、一念也要使他往生极乐世界。所以,“十念”是对临终的人来说,也就是说,即使他一生之中都没有遇到佛法而学佛修行,甚至也没有遇到善缘行善积德,这一生都是遇到恶因缘恶环境而在造罪造业,到了临命终的时候,地狱的火焰已经烧到眼前,黑白无常也来到身边要捉他到地狱刑罚,在千钧一发之际,遇到善知识为他开示善恶报应、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地狱苦楚,以及极乐世界的清净庄严、安稳快乐,阿弥陀佛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拔苦与乐,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火焰化红莲,离开地狱大火,甚至离开六道轮回,当下往生极乐世界,将来也能够成佛,和阿弥陀佛一样得到无量寿命、无量光明,无量慈悲、智慧、愿力、神通,可以广度无量众生。
这个人在临命终的时候,无所依靠,若有任何可以依靠的,他无论如何都要依靠,何况他现在所依靠的是佛,是诸佛之王的阿弥陀佛,所以当下就尽全心力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虽然他只念十句就断气了,依然也往生极乐世界,这叫作“乃至十念”。也就是说,临命终时才念几句也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而我们并不是临命终才念佛,是现在就开始念佛,所念的佛当然不只十句,是百千万亿句以上,这样的众生,更必定往生。这就是以最低的标准,显示任何人都能往生极乐世界成就佛道,来彰显阿弥陀佛慈悲的彻底。
阿弥陀佛救度众生是无条件的,任何众生都要救,因此救度众生的范围是无穷尽的。任何众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情境之下,只要遇到“南无阿弥陀佛”都可以解脱六道生死轮回,这就是“乃至十念”的意义。
净土法门有所谓“三摄”。“摄”就是摄取、包含,以三种最低的标准,来包含所有的众生,这叫作“三摄”。哪三种呢?
一、“以恶人摄善人”。以恶人的往生极乐,来包含所有的众生必定往生极乐;
二、“以临终摄平生”。以临终念佛也可往生极乐,何况平生就已经学佛念佛?
三、“以少念摄多念”。以少句念佛也可往生,来包含平生已经多念佛更加决定可以往生。
有关此“三摄”,后面再详细解说。
凡夫众生轮回六道,可说纯苦无乐。六道轮回的本质是什么?一字而已──“苦”。而且苦海无边、苦事无量、苦不可言。当然在这个世间,或有福报之人,一生之中健康少病、事业发达、家庭美满、子女贤孝,可说富贵两全,一生之中不觉得有什么苦。甚至如果出生在天上,一生就只是享乐,没有受任何痛苦。可是那毕竟是短暂的,不是永久、究竟的。
因为凡是存在的,有生必有死、有存必有灭,到他生命结束的时候,又投胎轮回而去,绝不可能永远保持富贵,或永远出生在天上。在轮回之中,一定有一世会堕入三恶道,一旦堕入三恶道,那种苦根本无法形容,也无法想像。
要离苦得乐,有三个先决的条件:
第一,要出生为人。
第二,要六根具足,也就是说,起码要心智正常,若智障、低能者,就比较无法理解佛法。
第三,要能够遇到佛法,并且遇到善知识。
要解脱六道生死轮回,必须有这三个条件才能进入解脱之门。
经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可是在末法时代、五浊恶世,我们这种罪恶深重的众生,八万四千法门当中除了净土念佛法门之外,没有一个法门我们修得起,没有一个法门可以让我们依靠,没有一个法门可以让我们了脱生死。所以,在六道轮回无穷尽的痛苦之中,若可以听到阿弥陀佛救度的法门,听到阿弥陀佛慈悲呼唤我们的声音,这样我们原本不安的心,就可以得到安慰;我们的恐惧、苦恼、种种遗憾,当下就可以消除,得到满足,所谓“大安心、大安慰、大满足”。有了大安心,自然就会生起“至心信乐”的心;有了“至心信乐”的心,自然就会“愿生彼国,乃至十念”。从今以后就自然会“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发起这种想佛、念佛的心。
对一个学佛的人来说,世间最重大的事情就是轮回;因此解决轮回问题,就是我们一生最重要的大事,也是我们人生唯一的目的。
佛出现在世间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救度轮回的众生。在六道轮回之中,这辈子我们好不容易出生为人又遇到佛法,因此我们最高的目的,就是让佛将我们救度出六道轮回,这是我们人生最高的愿望。若是不了解佛法的人,他本来就不相信善恶报应、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也不知道六道轮回的严重性,所以对他们来说,相对于解脱这件事,是悠悠泛泛的在过日子,好像没有眼睛,一步步走近火坑,但是他自己不知道,到了知道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因为,临终时能遇到善知识来引导他念佛,乃至十念、或者五念、三念、一念而往生的机缘,是很稀少难得的。
有一首偈说:“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确实是这样。如果生死轮回的解脱还要等到来世,这样希望就很渺茫,因为一旦堕入三恶道,所谓“一失人身,万劫不复”,那种惊慌、恐怖、痛苦是无法形容的。“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我们必须要依靠阿弥陀佛的救度,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一生成就,当世圆满,不要抱着一种下辈子再来的观念,这样是非常危险的。将解脱生死轮回寄望在充满变数的来生是没有智慧的,因为机会是渺茫难知的。
今生好不容易已经为人,也好不容易遇到了佛法,更不容易的是遇到阿弥陀佛的救度法门,现在不信受弥陀救度而想等待以后,机会一失何时能再来呢?
“乃至十念”,既然是“乃至”十念,就不是只念十声而已。“乃至”这两个字是弹性的形容词,和《阿弥陀经》所说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七日”的“若”是同样的意思。也就是说,尽我们的生命,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有一天的时间,这天若要修行,都念“南无阿弥陀佛”;有两天也好,有七天也好,有七年也好,乃至有七十年也好,都专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叫作“乃至”。
所以“乃至”,是包含长、短、多、少,乃至平生遇到念佛法门,就平生都念佛;乃至临终才遇到佛法,想要解脱生死,也乃至临终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
对一个临终的人来说,他不可能去朝山拜忏,也不可能有时间去深入经藏或者打坐参禅,对他来说,他能做得到的就是只想佛、念佛,也因为想佛、念佛非常简单容易,而且功德非常大、非常高超,所以说念佛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当下断气,当下超越六道生死轮回,当下往生极乐世界,将来也必定成佛。这就显示阿弥陀佛大慈大悲、拔苦与乐的所在。
所以“乃至十念”这四字的背后,含藏着阿弥陀佛彻底的慈悲──没有舍弃任何一位众生,乃至阿鼻地狱的众生阿弥陀佛都要救他,而且绝对有力量可以将他救出。可以说不仅爱心彻底,而且力量绝对。
“乃至十念”也有适合每个人的根机之意。
念佛人根机千差万别,一天可以念几万声,就念几万声;可以念几千声,就念几千声。总之,就是以各人的身分,各人的根机,各人的能力,各人所做得到的去念佛,这样就可以。也不需要比较,认为某某人一天念十万句,某某人念佛清净,某某人没有烦恼,都不需要这样比较。
因为,众生的根机本来就有在家、出家,有男女老幼,有根机高低,所以,念佛的数目,念佛的心境,也不可能相同的。但是有一点相同的是:一切众生,不管根机是高、是低,以他的身分、根机去念佛,功德都是平等,因为虽然根机不同,所念的佛都是相同的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念都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
以念佛往生极乐世界都是进入同样的境界。只要进入极乐世界即舍离娑婆世界、舍离六道轮回之身,旷劫生死所做的任何罪业都舍离,不管他的身分根机是高、是低,都平等进入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明土,都和阿弥陀佛一样得到无量光明、无量寿命。因为,因地所念的佛相同,所以果地所成的佛也相同。
所以净土法门就是平等的法门,虽然因地根机不平等,但是都平等地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都平等往生。因为“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大平等的佛,不会因为这个人根机高,他一天可以念十万句“南无阿弥陀佛”,而且杂念少;而另一个人根机低,愚痴下贱,只能够念几句“南无阿弥陀佛”,而且念的时候还有很多烦恼妄想杂念,对往生状况就有不同,阿弥陀佛没有这样分别。
《金刚经》说: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离四见,无四相,看众生都是平等的,所以给众生的功德也是平等的;佛接引众生到极乐世界,赐给众生的功德当然也是平等的,因为佛心平等,众生的佛性也都平等。
众生的的根机高高低低、千差万别,可是佛性没有高低,所以说“是法平等”,我们的佛性和释迦牟尼佛的佛性,和阿弥陀佛的佛性,和十方诸佛的佛性,都一模一样,无二无别。
凡夫在娑婆世界有智慧的高低,罪业的多少,但这些都是虚假的,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脱离六道轮回,所以才有这些感受。就好像梦中的苦乐祸福,对醒的人来说,是不存在的;但是对一个还在做梦的人,却是真实的,善就是善,恶就是恶,苦就是苦,乐就是乐。因为他还在作梦,他还没醒过来。若往生极乐世界,生死轮回的大梦当下就醒,梦中的善恶苦乐当下消失,佛性当下显现。
佛性不用经过修学,本来就具足大慈悲、大智慧、大愿力、大神通,所以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佛菩萨有三明六通,有大慈、大悲、大智、大慧、大愿、大力,其实这也都是我们内在本有的东西,本来就在我们里面,只是我们被无明覆盖,不知道他的情状,无法拿出来应用。若是到了极乐世界,自性的功德当下就会完全显现出来。
所以,每一个念佛人就以他本身的根机去念佛,将念佛作为自己的生活,所谓“念佛即生活,生活即念佛;念佛生活化,生活念佛化。”也就是将念佛成为生命,成为个性;将念佛成为生活的习惯,生活中最熟悉的习惯就是念佛。
所以“乃至十念”的白话翻译就是:“长在一生,短在十声、一声,称念我名,必使其往生。”
为什么说“称念我名”?因为“乃至十念”是第十八愿的内容,第十八愿是站在阿弥陀佛本身的立场所发的愿,所以阿弥陀佛说“乃至十念”,就是指念他“阿弥陀佛”这个名号。
阿弥陀佛示现的善导大师怎么解释“乃至十念”呢?善导大师说:
若有众生,称念阿弥陀佛,若七日及一日,下至十声,乃至一声一念等,必得往生。
这段法语非常殊胜,深藏着阿弥陀佛的慈悲和智慧,让我们一看当下就可以清楚明白,不会模糊或者模棱两可;知道念佛必定往生极乐世界,念佛是往生极乐世界的正因正业;知道念佛在方法上简单容易,任何人都做得到,而且功德非常高超,不可思议。
可能有人会想:有人只念十声一声就往生,我们却要念一辈子,这样岂不是很吃亏?其实不是这样的,就好像呼吸,每个人活在这个世间,每一日、每一时、每一刻、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刹那都要呼吸空气一般,那是必须要的,也是自然性的。临终的人因为只有十声一声的生命,所以就呼吸这十次一次的空气,呼吸完,他的生命就结束而往生极乐世界。我们是以念佛作为我们的法身慧命,对我们来说,法身慧命是我们所必须要的,就好像空气之于我们的色身一样,片刻无法暂离。
我们将来可以得到的也是法身慧命,因为在这个世间上,空手来空手去,“一日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这是轮回众生的业。不过,业也是虚假的,真实不变、不生不灭的,唯有我们的法身慧命。
一般人没有阿弥陀佛可以念,也不知道念“南无阿弥陀佛”,所以没有阿弥陀佛的保护,没有阿弥陀佛作依靠,他的一生就是随业流转,在世间所受种种的苦、种种的不幸、种种的忧悲苦恼,出入没能获得弥陀护佑不一定能平安,可说是无依无靠。而念佛的人,现世可以消灾免难,逢凶化吉,还可以降伏我们的妄想杂念,统一我们的思想精神,让我们身心轻安,心灵时常悠游在佛的境界。
所以,这一生有多久的生命,我们就念多久的佛,从世俗的角度乍看,好像是吃亏,其实是占便宜。因为这一生,我们有佛可以念,有佛可以靠,有佛保护着我们,将来还可以蒙佛接引到极乐世界,出出入入都可以受到阿弥陀佛的护佑,岂不是大福报!
凡夫都会起心动念,假使没有念佛,就是念烦恼,没有念佛就是念业,就像《地藏经》所说的:“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所以只要生命延长,只要一口气存在,我们就要一辈子都念“南无阿弥陀佛”,想佛念佛和佛在一起,让佛保护。因此和一个临终只念十声一声的人比较,我们可以念一辈子的佛,不但没有吃亏,而且是大幸福、大欢喜的一件事情。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接下来,解说“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八个字。解说这八个字之前,我先说一个故事。
有一个妇女已怀胎十月,临盆时却遇难产,母子有可能都会丧失生命,这位妇女面对可能无法降生的婴儿,非常的难过与不舍。就在当下,她想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她想:阿弥陀佛若没有让她顺利生产,那阿弥陀佛就不成佛。所以她就一直念这八个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不久,小孩子就平安出生了。这是发生在日本的一则故事。
经典中,佛陀开示说“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六字洪名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也就是说,八万四千法门所具备的任何功德这六字都具足、都圆满,没有半点缺少。所以,对修习净土,决定要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来说,即使为了祈求现世的利益,不需要离开这句六字洪名而去修其他的法门,一样专念弥陀名号就可以。一般没有专修净土,或者不了解这六字名号功德的人,就没有办法专修,为什么?因为他们误认为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是只有往生才需要的。
有些人认为:要治病的,就念“药师佛”;要求智慧的,就念“文殊菩萨”;要消业障的,就念“地藏王菩萨”的“灭罪业灌顶真言”;要消灾免难的,就念“观世音菩萨”。甚至说“早观音,晚弥陀”,中午以前诵《普门品》,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中以以后就诵《阿弥陀经》,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如此妄自替佛菩萨安排不同时段的职务,这是错误的,这是不了解净土法门。
若是专修净土,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他一生一世就是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不会另外再改变。不论是治病、延寿,或者要消业障、增福慧……,任何祈求,同样念“南无阿弥陀佛”,都不用改变。因为“南无阿弥陀佛”是无量寿,要消灾延寿,要消灾免难,都离不开“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是无量光,无量光就是无量的智慧,可以开我们的智慧,智慧开就会有福报,就会有好因好缘,就可以诸缘如意、万事吉祥。
可能因为《普门品》中有一句经文说:“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所以一般女子无法怀孕就会虔诚礼拜供奉“观世音菩萨”,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因为《普门品》这段经文正好与她们的心内需求一致。
当然净土三经并没有这样的经文记载,其实任何一部经典都有其开演之因缘与对象,不可能详载一切。若究其实,则三藏十二部经──《普门品》也好,《法华经》也好,《华严经》也好,《地藏经》《金刚经》《般若经》《维摩经》……,所有的经典的功能与功德,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就都具足了,所有的经典都在解说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所以祖师说三藏十二部经,都是这句六字洪名的注脚。
就如刚刚所举的那个例子,这个妇女难产,她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依然可以顺利生产,因为这句“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阿弥陀佛的根本愿,她一念,阿弥陀佛就即时知道,即时听到,即时看到,就闻声救苦,应声而现。
若没有孩子,想怀孕,一样念“南无阿弥陀佛”;或是想生儿子,可是怀的是女胎,想要转女成男,依然念“南无阿弥陀佛”;甚至无意中有受胎怀孕,但生活已无力再抚养,虔诚念“南无阿弥陀佛”,婴儿也会自然流产而往生极乐世界,圆满我们的愿望。
甚至自然流产或人工流产,或是未出生来就夭折的婴儿,念“南无阿弥陀佛”也可以超度这些婴灵,使他们离苦得乐,往生极乐世界。
接下来,再介绍一件本来不能生育,但是念了“南无阿弥陀佛”以后,生出一个白白胖胖男孩的事例。故事是发生在大陆湖南省常德市。
有一位女众,在五年前她二十五岁的时候,因为妈妈学佛,所以就跟随妈妈去附近的寺院皈依,法号叫“佛恩”。她也很有善根,皈依以后就开始吃素,专心念佛。
她于去年正月结婚(二十九岁),因为大陆实行一胎化政策,公婆都希望子女若结婚就赶快生个小孩来传宗接代。眼看结婚已快七个月了,都还没有怀孕,她的公婆却急着想抱孙子,对她来说压力非常大,非常的苦恼,怀疑自己是不是身体有问题才无法怀孕?所以就瞒着先生、公婆去医院作检查。检查的结果,令他大为震惊,医生说说她怀孕的机率非常低,只有万分之一的机率,而且即使怀孕也可能是子宫外孕。这样的检查结果,使她的心情由光明堕入黑暗。
要怎么办呢?这时候她的宿善显现,灵光一闪,想到一个学佛念佛的人,有什么事都可以向阿弥陀佛祈求,因此她决定不进行任何治疗,只专一念佛。
她回想好几年前,一位同事结婚后也是久未怀孕,后来去医院检查,结果和她目前的症状一样。那时候她曾劝这位同事说,只要虔诚念佛就会改变,不能怀孕也可以怀孕。她的同事受她的劝导,就虔诚念佛,没多久就真的怀孕了,还很顺利的生个儿子,现在都已经好几岁了。她想,这位同事并没有学佛,只靠念佛就可以怀孕生下孩子,而她本身是学佛人,反而不信佛,岂不可笑?
所以她就下定决心,每天念佛二个小时,希望阿弥陀佛赐她一个有智慧、有福报的男孩,将来可以当阿弥陀佛的使者,弘扬佛法、救度众生。
那一段时间,亲朋好友都会提醒她:你已经快三十岁了,虽然念佛是好事,但是也应该配合医院的治疗,免得耽误了光阴。但是她依然决定专依靠“南无阿弥陀佛”,每天坚持念佛。
去年阿弥陀佛圣诞,也就是农历11月17日那天,她感觉好像怀孕了,自己测试,结果真是怀孕的现象,但是她想到医生曾说她是不可能怀孕的,若是怀孕也有可能是子宫外孕。所以她担心会不会是子宫外孕,就赶快去医院做检查,检查的结果是正常怀孕,而不是子宫外孕。这对她来说真是喜从天降,那种高兴、感恩实在无法形容。
第一次去医院做检查是去年七月份,凡是做造影检查,三个月内无法怀孕;到11月份她怀孕,这样算来是四个月,扣除无法怀孕的三个月,可说她念佛才一个月就怀孕了。
她本来就是吃素,怀孕时她的亲朋好友都劝她说:妳要多少吃些鱼肉,这样母体有营养,腹中的小孩也才会健康。但是她知道只要均衡摄取,即使素食营养也是够的;而且吃素、不杀生,就不会与众生有恶业,所以这个小孩可以说是个胎里素。怀胎十个月后,她很顺利的生下一个儿子,白白胖胖、健健康康的,体重是七斤,可见吃素食营养并没有缺少。
从许多例子观察,胎里素的小孩,并没有比较羸弱,往往胎里素的小孩,或是出生以后就没有吃肉,甚至也没有喝牛奶、吃蛋,都是喝母奶,这样的婴儿长大后,身体都很好,很健康、很聪明。一般的小孩,动不动就感冒发烧,但是自出生就吃素食的小孩,比较不会感冒,比较好生养。
所以,在座的莲友,如果你们的媳妇或孙媳妇准备怀胎生育,就鼓励她们素食,首先使这个小孩消除杀生吃肉的罪业;再者,鼓励她念佛、看经书,使这个孩子尚未出生就受母亲的胎教,听经闻法。倘能如此,往往这个孩子命运若有灾难都能事先化解;没有福报,会带来福报,没有好因好缘,会带来好因好缘。学佛的人要有这样的了解与信心。
所以专修净土要往生极乐世界的人,若想追求世间种种的愿望福报,一样都是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是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带来清净,带来如意吉祥,也就是消灾免难、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让我们诸缘如意、万事吉祥。
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含摄一切功德,十方诸佛有的功德,这句“南无阿弥陀佛”都有;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有的功能,十方诸佛不一定有。念佛人要有这种明确的了解和坚定的信心,这就是《阿弥陀经》里面所说的“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我们一辈子都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只有这个心,没有第二个心;只有这条路,没有第二条路;不夹杂,一条路直进,永不改变。这就是善导大师说的“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以第十八愿三十六字来说,前面的五句二十字──“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是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愿”;后面这二句八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阿弥陀佛的“誓”。
“愿”和“誓”有什么差别呢?是代表什么样的内涵呢?
“愿”就是志愿、愿望、目标、目的。“愿”很重要,人生有“愿”就会努力,就有动力;“愿”心若强大,就会全力以赴,甚至用整个生命去达成这个“愿”,可以说“生死与之”。
不过“愿”必须能使自己以及他人,甚至广大的众生都可以得到利益。什么样的利益?可以向上、向善、向净,达到“善净”的目标,这样的“愿”才有意义与价值,也才可以得到天地鬼神的拥护及诸佛菩萨的赞叹,所以说“人有善愿,天必从之;人有诚心,佛有感应”。
阿弥陀佛的愿是什么样的愿呢?阿弥陀佛的愿,是成佛的愿,是救度众生的愿,是要使十方众生离苦得乐、离开六道轮回之苦,使十方众生往生极乐世界、证悟佛性之乐的愿。而且他度众生的愿与成佛的愿是主动积极,是大平等无条件要救度任何众生。所以阿弥陀佛的愿是宏广而且深重,不但惊天地、泣鬼神,而且使十方诸佛异口同声来赞叹他。
阿弥陀佛的根本愿就是第十八愿,阿弥陀佛的本愿是我们的生命,我们的希望,我们的光明,是我们安心喜乐的来源。因为有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使我们今生解脱生死轮回,就有希望;使我们学佛成佛,就可以期待。假使没有阿弥陀佛的本愿,我们不但无法成佛,而且万劫沉沦、解脱无期。
若是没有阿弥陀佛第十八愿,我们即便仰天悲嚎,或是葡伏大地血泪哀叫,那种绝望的痛苦,是语言无法形容,是人心无法想像的。
阿弥陀佛发愿要救我们,我们也应该要发愿。发什么愿呢?如果所发的愿不正,这样也是万劫沉沦。我们所发的愿,就是出离轮回的愿,往生弥陀净土的愿,自信教人信的愿,弘扬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愿。阿弥陀佛救我们,阿弥陀佛愿我们往生他的极乐世界,我们也发愿要让阿弥陀佛救,发愿要往生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的愿可以相应,所以说“感应道交”。而且,要有将阿弥陀佛的这个愿弘扬出去的愿心,要有这样的担当与使命感,这就是我们所应该要发的愿。
阿弥陀佛发愿要救我们,我们发愿要让阿弥陀佛救,更加进一步发愿要将阿弥陀佛救度的法门传播出去。
这样,十方诸佛都赞叹欢喜,阿弥陀佛也会非常安慰。这是就“愿”来说的。
那“誓”和“愿”又有什么不同?“誓”包含着“愿”,“愿”不一定包含着“誓”。
“誓”不只是“愿”,不只是愿望、志向、目标,而且是一种绝对的决心、约定、誓约及赌注。也就是说,为了达成这个“愿”,再怎么艰苦,他也要去实践,永不停止;这愿望若没有达成,他宁可付出生命,这就是“誓”。
反之,若只有“愿”而没有“誓”,则这个“愿”有达成或没有达成,对他来说不一定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已明确表示:若不能使念佛的众生往生极乐世界,他就永远不成佛;即便他已成了佛,他也要将佛的生命舍掉。换言之,纵使牺牲了佛的生命,也要使我们念佛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在《无量寿经》中,阿弥陀佛发愿:
假使身止,诸苦毒中,我行精进,忍终不悔。
意思是说,他发愿要使十方众生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为了达成这个愿望,再怎么艰苦、辛劳,甚至到地狱代替众生受苦,也依然精进,彻底忍耐,不反悔,不退转。
阿弥陀佛为什么要入地狱,是阿弥陀佛有罪业所以堕入地狱吗?当然不是,阿弥陀佛是代替我们进入地狱,受地狱的苦报,使我们离开地狱,就是人质交换的意思;我们有地狱的业,会堕入地狱,但是阿弥陀佛说,你离开地狱吧,我来代替你承受地狱的果报。即使是这样的情境,阿弥陀佛也不退转于他的愿,一直到可以使我们十方众生往生极乐世界他才要成佛,否则他永远都不成佛。
从经典上看,在十方诸佛的愿里面,从没有哪一尊佛像阿弥陀佛这般发下“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宏大誓愿。虽然地藏王菩萨曾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但是也不像阿弥陀佛那样,不但要使十方众生离开地狱,也离开六道轮回;不但离开六道轮回,而且往生极乐世界;不但往生极乐世界,而且使往生者平等的全部成为无量寿、无量光的佛。
所以有“愿”无“誓”,即使“愿”没有达成,也未必要付出代价;若是有“愿”又有“誓”,愿望没有达成,就必须要付出代价,甚至牺牲性命。有了这个“誓”,这个“愿”才能彻入骨髓,成为生命,成为阿赖耶识里面最强的一粒金刚种子,可以在生生世世无穷尽的生命之中相随不离。
阿弥陀佛发愿要度尽十方众生,若不能度尽十方众生,他绝对不要成就佛道,这就是阿弥陀佛以他成佛的生命,来赌我们十方众生的往生,因此也可以说,第十八愿有“愿”也有“誓”,而且是誓愿弘深。
所以“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翻译作白话,就是“若不得往生,我誓不成佛”。所以这二句在第十八愿里面非常重要,可以说是根本中的根本。为什么?阿弥陀佛发愿就是要救度众生,但是若只有救度众生的“愿”而没有救度众生的“誓”,则众生救得起来、救不起来,变成是可有可无了。但是若有“誓”,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为了成就这个誓就要付出代价。在第十八愿中我们可以了解,阿弥陀佛的誓愿是付出成佛生命的代价,将成佛的生命和我们众生的往生绑在一起,一体不离。亦即:我们的往生,就是他的成佛;他的成佛,就是我们的往生。
假使没有“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个誓愿,这样我们众生就不一定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因为没有那个绝对性、决定性;也就是说,阿弥陀佛即使无法救我们,他照常可以成佛,因为他没有那个誓。反之,若有这个誓,阿弥陀佛就得一直修,必须直到完成了可以将我们救起来的功德,才可以成佛。
现在以结果来说,阿弥陀佛成佛了没有?成佛了,而且“成佛以来于今十劫”。既然这样,十劫以来所有的众生都应该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才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还在轮回呢?这个后面再作解说。
有关“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二句,这八个字非常的重要,就是阿弥陀佛的生命,也是我们的生命。因为非常的重要,所以我曾经用六段话来表达。现在就以这六段话来作解说:
第一:众生往生之得否,关系到弥陀正觉之成否;
弥陀正觉之成否,关系到众生往生之得否。
第二:若不能使我等往生,弥陀即不能成正觉;
若能够使我等往生,弥陀才能够成正觉。
第三:弥陀正觉,依能否使我等往生而定;
我等往生,依弥陀是否成正觉而定。
第四:要而言之,弥陀之成佛,与众生之往生,
两者命运,结成一体,即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之誓约。
第五:故若不生者之众生往生,与不取正觉之弥陀成佛,谓之“机法一体”。
第六:故知阿弥陀佛与我一体。
他的成佛,依靠我的往生,
我的往生,依靠他的成佛;
犹如芦苇,相依相靠,缺一即倒。
就以这六句文,来简略解说“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第一句:
众生往生之得否,关系到弥陀正觉之成否;
弥陀正觉之成否,关系到众生往生之得否。
阿弥陀佛第十八愿“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这个誓愿非常非常的重要,它关系到我们是不是可以往生,也关系到阿弥陀佛是不是可以成佛。可以说阿弥陀佛若是成佛,我们也可以成佛,因为我们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若不能成佛,我们也不能成佛,因为我们就无法往生极乐世界,而且我们也没有能力脱出六道轮回。所以说阿弥陀佛成功,我们就成功;阿弥陀佛失败,我们就失败;阿弥陀佛成佛,我们也可以成佛;阿弥陀佛若是存在,我们也可以存在。所谓存在,意思是:我们的法身慧命就可以生存,可以生长。
俗语说“有你就有我,有我就有你”,甚至“你之中有我,我之中有你”,你我彼此是相依相靠,彼此是绑在一起,是一体不离,是真正的生命共同体。阿弥陀佛和我们众生之所以有这么密切重要的关系,是因为阿弥陀佛有“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个誓愿。
所以阿弥陀佛是否成佛,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和我们十方众生有绝对性的关系,因为阿弥陀佛如果没有完成第十八愿,没有成佛,表示我们众生都将永远沉沦三恶道,轮回六道,无法解脱,善导大师说“无有出离之缘”。既是“无有出离之缘”,岂不是显示我们将永在六道之中?而且在六道的时间以在三恶道最久,最为痛苦。所以“无有出离之缘”是非常恐怖的。
因此,阿弥陀佛的成佛对我们来说就非常的重要,有了阿弥陀佛的成佛,就有了我们解脱的希望和成佛的可能。也就是说,阿弥陀佛若成佛,就有了我们真正的生命;若没有阿弥陀佛的成佛,就没有我们真正的生命;有阿弥陀佛的成佛,我们就可以离苦得乐;没有阿弥陀佛的成佛,我们永远都陷在痛苦的深渊中沉沦。
阿弥陀佛的成佛,和我们的解脱成佛有这么密切的关联,是这么重要的关系,所以我们在念第十八愿愿文,称念这句六字万德洪名,内心都有所感触,可以说是非常感动、感激、感念、感恩的。彻底来说,阿弥陀佛的恩,阿弥陀佛对我们的救度,真正就是像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不可称,不可说,不可思议”。
第二句:
若不能使我等往生,弥陀即不能成正觉;
若能够使我等往生,弥陀才能够成正觉。
这段文字很浅显,说明若不能使我们往生,阿弥陀佛就不能成佛;反过来说,若是能够使我们往生,阿弥陀佛才能够成佛。
阿弥陀佛发愿救度的对象是十方众生,十方众生当中包括圣人和凡夫、善人和恶人、天上人间和三恶道,阿弥陀佛如果只能使圣人往生极乐世界,不能使凡夫也往生极乐世界,这样阿弥陀佛也不堪成为“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若只能使善人往生极乐世界,不能使恶人也往生极乐世界,这样阿弥陀佛也不能成佛;阿弥陀佛若能使人界或者天上的众生往生极乐世界,但是没有能力使三恶道的罪苦众生也往生极乐世界,这样阿弥陀佛的力量也还不够,也还没有资格可以成佛;阿弥陀佛若能使在刀山剑树中煎熬的地狱众生往生极乐世界,但还不能使阿鼻地狱的极苦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同样阿弥陀佛也还不堪成佛,还不够资格成为“南无阿弥陀佛”这样的佛。
阿弥陀佛必须要使圣人、凡夫、善人、恶人、罪业极为深重的地狱众生,乃至阿鼻地狱极苦的众生,一个都不漏的全部救度到极乐世界,而且到极乐世界也是同样可以得到阿鞞跋致、一生补处的果位,这样阿弥陀佛才能够成佛;假使还有一个众生无法让阿弥陀佛救度,阿弥陀佛同样也还不能成佛。
所以“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阿弥陀佛,对十方众生的救度,必须是不分亲、疏,没有冤、亲、憎、爱,不分善、恶、贤、愚,没有那个差别对象,而且内心也没有三心,外相也没有四相,所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无“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也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阿弥陀佛必须要这样的大慈悲、大愿力、大平等、没有任何条件、任何差别,这样阿弥陀佛才能够成佛,才能够取正觉,也才能够成为“南无阿弥陀佛”这样的佛。就好像善导大师所说的“人天善恶,皆得往生;到彼无殊,齐同不退”。也就是说,不管人间或者天上,不管善人或者恶人,不管畜生或者地狱众生都可以平等往生,而且往生之后同样进入阿鞞跋致(不退转),一生补处的果位,没有丝毫差别。
也因为阿弥陀佛已经成佛,所以善导大师才作这样的解说,这个解说能够让我们清楚明白净土法门真正的意义,让我们心中有安慰,知道像我们这种烦恼深、业障重的众生,只要念佛就和圣者一样一齐往生极乐世界,一齐进入一生补处果位。阿弥陀佛必须要为我们完成这样的功德,有了这样的力量,阿弥陀佛才能够成为“南无阿弥陀佛”,若是没有这样的功德和力量,阿弥陀佛就不能够成佛,就不能够成为“南无阿弥陀佛”这样的佛。
以成佛来说,一般只要三大阿僧祇劫,所谓“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但要成为阿弥陀佛这样的佛,要取这样的正觉,却需要历经“不可思议,兆载永劫”才可以完成。《无量寿经》介绍阿弥陀佛修行的时间就说“以不可思议,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阿弥陀佛不只是经过三大阿僧祇劫,而是经过无量的三大阿僧祇劫。也就是说阿弥陀佛“兆载永劫”为我们积植菩萨无量德行。为什么?因为他不是只要引导圣者快速成佛,也不只要救会修行的善人,同时也要救像我们这些遇到佛法想要修行却修行无力的众生,乃至阿鼻地狱的众生往生极乐世界,而且一齐平等成佛。因此阿弥陀佛才需要经过这么长久,而且是不可思议的永劫的修行,这显示阿弥陀佛的愿是深无涯底、广无边际,阿弥陀佛的功德确确实实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超越十方诸佛菩萨。(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