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释观察二十九种功德庄严

(一)释观察二十九种功德庄严

《往生论》以偈颂总摄佛经,以长行解释偈颂,故其要义皆摄于偈颂中。

偈分五念门:第一偈含“礼拜” “赞叹” “作愿”三门,第二偈成上起下,最后一偈是“回向门” ,其余为“观察门” 。

观察门的内容为国土、佛、菩萨二十九种功德庄严,占偈颂的绝大部分,故有关的解释必然成为重点。

《往生论注》上卷解释二十九种功德时,一一问以“佛本何故起此庄严? ”而观之于佛之本愿。下卷解释长行的相关内容时,一一问以“此云何不思议? ”而观之于佛之本愿力成就。故知所谓“观” ,即是“观佛本愿” ,以及“观佛本愿成就之力” 。

从观的方法来说,是思察理解性质的观,而不是息虑凝心性质的观。如此, 《往生论》才成为人人可行的净土门易行道的教典。

从观的目的来说,是为了生起乘佛愿力往生的信心。长行言“云何观?云何生信心? ” 《往生论注》明“起观生信” ,也就是通过观知弥陀慈悲救度之本愿及本愿成就之不可思议力 (观察门、二十九种功德、起观) ,而一心归命 (生信) 于阿弥陀佛的救度 (礼拜门) ,称赞为无碍光如来 (赞叹门) ,愿生安乐国土 (作愿门) 。由“观佛本愿力”而归命、称名、愿生 (第一偈) ,并普愿众生同乘佛愿往生 (回向门、最后一偈) ,天亲菩萨以此即是净土三经真实功德之教 (第二偈) 。可知“观佛本愿力”一偈不仅总摄观察门,亦总摄全部偈颂,因而总摄全论,并总摄净土三经之内容。后来善导大师立于弥陀弘愿的立场,解释《观经》为“由观佛 (起观) ,入念佛 (生信) ” ,与《往生论》 《往生论注》完全一致。

207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