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四修章
——念佛行者,可行用四修法
善导《往生礼赞》云:
又劝行四修法,
何者为四?
一者“恭敬修”:
所谓恭敬礼拜彼佛,及彼一切圣众等,
故名恭敬修。
毕命为期,誓不中止,即是“长时修”。
二者“无余修”:
所谓专称彼佛名,
专念、专想、专礼、专赞彼佛及一切圣众等,
不杂余业,故名无余修。
毕命为期,誓不中止,即是“长时修”。
三者“无间修”:
所谓相续恭敬礼拜,称名赞叹,
忆念观察,回向发愿,
心心相续,不以余业来间,故名无间修。
又不以贪嗔烦恼来间,
随犯随忏,不令隔念、隔时、隔日,常使清净,
亦名无间修。
毕命为期,誓不中止,即是“长时修”。
《西方要诀》云:
但修四修以为正业:
一者“长时修”:
从初发心,乃至菩提,恒作净因,终无退转。
二者“恭敬修”:
此复有五:
一敬有缘圣人:
谓行住坐卧,不背西方,
涕唾便痢,不向西方也。
二敬有缘像教:
谓造西方弥陀像变,
不能广作,但作一佛二菩萨亦得;
教者《弥陀经》等,
五色袋盛,自读教他,
此之经像,安置室中,
六时礼忏,香华供养,特生尊重。
三敬有缘善知识:
谓宣净土教者,
若千由旬、十由旬以来,
并须敬重亲近供养,别学之者总起敬心,
与已不同但知深敬也;
若生轻慢得罪无穷,故须总敬,即除行障。
四敬同缘伴:
谓同修业者,
自虽障重,独业不成,要借良朋,方能作行。
扶危救厄,助力相资,同伴善缘,深相保重。
五敬三宝:
同体别相,并合深敬,不能具录,
为浅行者,不果依修,住持三宝者,
与今浅识,作大因缘。
今粗料简:
言“佛宝”者,
谓雕檀、绣绮、素质、
金容、镂玉、图缯、磨石、削土,
此之灵像,特可尊承。
暂尔观形,罪消增福;
若生少慢,长恶善亡;
但想尊容,当见真佛。
言“法宝”者,
三乘教旨,法界所流,名句所诠,能生解缘,
故须珍仰,以发慧基。
抄写尊经,恒安净室。
箱箧盛贮,并合严敬。
读诵之时,身手清洁。
言“僧宝”者,
圣僧菩萨,破戒之流,等心起敬,勿生慢想。
三者“无间修”:
谓常念佛,作往生心,于一切时,心恒想巧。
譬若有人,被他抄掠,身为下贱,备受艰辛,
忽思父母,欲赴归国,行装未办,
由在他乡,
日夜思稚,苦不堪忍,无时暂舍,不念爷娘。
为计既成,便归得达,亲近父母,纵任欢娱。
行者亦然,往因烦恼,坏乱善心,
福智珍财,并皆散失,久流生死,制不自由;
恒与魔王,而作仆使,驱驰六道,苦切身心,
今遇善缘,
忽闻弥陀慈父,不违弘愿,
济拔群生日夜惊忙,发心愿生。
所以精勤不倦,
当念佛恩,报尽为期,心恒计念。
四者“无余修”:
谓专求极乐,礼念弥陀;
但诸余业行,不令杂起,
所作之业,日别须修,念佛诵经,
不留余课耳。
私云:四修之文可见,恐繁而不解,但前文中,既云四修,唯有三修,若脱其文,若有其意也;更非脱文,有其深意也。何以得知?四修者:一长时修,二殷 重修,三无余修,四无间修也。而以初长时,只是通用后三修也;谓殷重,若退殷重之行即不成;无余,若退无余之行即不可成;无间,若退无间之行即不可成。为 使成就此三修行,皆以长时,属于三修,所令通修也。故三修之下皆结云:“毕命为期,誓不中止,即是长时修”是也;例如彼精进通于余五度而。